中国科学家奠定光晶格量子计算基础
中国科学家奠定光晶格量子计算基础近日,中国科学家使用光晶格中束缚的超冷原子,通过多项创新技术制备出多原子纠缠态,向制备和测控大规模中性原子纠缠态迈出重要一步,为研制新型高性能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基础。量子纠缠是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量子计算的性能将随纠缠比特数目的增长呈指数增长,因此,大规模量子纠缠态的制备、测量和相干操控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在实现量子比特的众多物理体系中,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比特具备良好的相干性、可扩展性和高精度的量子操控性,是实现量子信息处理的理想体系之一。

量子气体显微镜和晶格中多体纠缠态示意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我国掌握可控核聚变高约束先进控制技术
2o23年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oo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突破了等离子体大电流高约束模式运行控制、高功率加热系统注入糯合、先进偏滤器位形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标志着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向高性能聚变等离子体运行迈出重要一步。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将进一步发展高功率加热和电流驱动、等离子体先进运行控制等核心技术,实现堆芯级等离子体运行,为我国开展聚变燃烧实验、自主建造聚变堆奠定坚实基础。
人类首次在星际空间发现氨基酸重要成分
近日,科学家首次在星际空间中发现了氨基酸的重要成分一碳酸(HOCOOH)。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心附近的分子云G+0.693-0.027中发现了HOCOOH,证明了赖酸如乙酸、甲酸和碳酸等是通过基星或陨石传送到地球的理论。研究指出,星际介质的复杂性意味着它可能含有与氨基酸相关的化合物,这可能有助于揭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之谜。

【文稿】林 文
【责任编辑】蒲 晖
puhui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