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活动设计例析*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英语学习2024年9月第9期
全文共6479字读完全文约10分钟

  摘 要:由于部分教师对语篇分析存在片面化、形式化、碎片化的认知,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教学往往在实践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语篇分析的内涵和维度出发,以具体教学案例探讨阅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依据和多层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提出教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应注重语篇分析,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生循环。

  关键词:语篇分析;教学活动设计;阅读教学;高中英语

引言

  准确、深入的语篇分析是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教育部,2020)。从实践层面看,目前高中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学习活动设计缺乏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充分考量;教学支架机械、僵化,对学生个性化理解与表达支持不够,难以实现语言、思维与文化的融合;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难以落到实处。鉴于此,本文将从语篇分析的内涵及维度入手,探讨基于语篇分析的教学设计策略,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5 Unit 5“First Aid for Burns”阅读教学为例展开论述。

语篇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师文本解读的水平决定了实际教学设计的效果,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体验程度、认知发展的维度、情感参与的深度和学习成效的高度(王蔷,2016)。在开展阅读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研读教材,即深入解读语篇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等,并围绕What、Why、How三个维度展开分析。教师在做学情分析时则要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思维水平、知识储备、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预判。在深入研读语篇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厘清教学目标,并针对语篇的文体结构、行文逻辑以及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设计有效的阅读学习活动。

  1. 语篇分析

  (1)What 层面分析

  “First Aid for Burns”是一篇说明文。文章主题鲜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准确且严谨,属于“问题—解决”(Problem—Solution)语篇模式。这一语篇模式一般由四部分构成,即情境(situation)、问题(problem)、反应(response)/解决(solution)、评价(evaluation)/结果(result)。其中,问题,反应/解决属于必要成分,情境、评价和结果则属于可选成分,在许多此类语篇中并不出现(翟学凤,2015)。

  (2)How层面分析

  文章开篇从皮肤的定义切入,进而介绍皮肤功能,最后提出皮肤烧伤的假设情境与解决措施。从语篇功能看,第一部分通过背景介绍和问题情境引入主题,第二部分列举了引起烧伤的可能因素。从语篇逻辑看,第二部分既可以和前后内容形成递进,也可以和后文内容并列,和第一部分形成递进或总分关系。最后一部分和第一部分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但语篇中并没有具体体现,教师应通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予以揭示。

  (3)Why层面分析

  语篇围绕烧伤急救展开,涉及“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两大主题语境。文章在Warming Up部分给出急救的定义,用图片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突发疾病和受伤情境,提出在严重疾病或受伤情况下,及时的急救措施可以挽救人的生命。此外,读前问题指出本文是First Aid for Burns the Family 一书的节选。可见,烧伤是生活中真实与常见的问题。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语篇主题意义,感悟生命的珍贵,从而珍惜生命,保护自己、家人及他人的生命安全,提高防范意识;当受到突如其来的疾病或伤害威胁时,知道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挽救生命。

  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英语语言能力突出的学生占四分之一左右,中等偏上的学生占二分之一左右,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占四分之一左右。有大约四分之三的学生体验或目睹、听说过他人不同程度的烧伤,但不了解烧伤的急救知识。全班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图片分清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但少部分学生无法描述烧伤特征,有二分之一的学生能大致描述特征,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能准确描述并能说明判断的理由和依据。此外,本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主动性较强,平时课堂气氛很活跃。在上课前,大部分学生都会提前预习,熟悉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他们此前都接触过说明文语篇阅读学习,因此语篇体裁的把握和理解对他们难度不大,学生主要的障碍在于对描述不同程度烧伤特征的词汇掌握有待加强,此外在语言综合运用方面,如在真实语境中完成有关烧伤急救的口语表达会有一定的困难。

  3.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创设、教学支架的搭建和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师围绕语篇和学情分析,基于布卢姆认知层级,凝练以下体现学生思维由低阶至高阶发展的学习目标,突出层次性和梯度性:

  (1)学生能学习并记忆与烧伤及烧伤急救相关的词汇、句型和功能性表达(记忆)。

  (2)学生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辨析语篇类型、语篇模式、语篇结构、语篇衔接手段(理解)。

  (3)学生能获取、概括、整合、加工、总结关于烧伤急救的信息,辨别并说出烧伤的类型、特征和急救措施(应用)。

  (4)学生能利用思维导图和语篇知识分析作者态度和语言特征,阐释说明文的交际功用(分析)。

  (5)学生能赏析说明文的语言风格,表达愿意实施急救的正确价值取向,能对自己、小组成员及他人学习过程作出客观评价,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反思(评价)。

  (6)学生能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手法及“问题—解决”语篇模式,判断真实情境中的烧伤类型并写出符合逻辑顺序的急救措施(创造)。

学习活动设计例析

  学习活动是教学的载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课标》提出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可以从主题意义的探究方向入手,根据语篇类型和语篇模式特点,寻找内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内在关联,依托主线问题分层次设计学习活动。

  1. 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类活动设计

  理解活动主要围绕记忆和理解展开。教师基于对语篇类型与语篇模式、语篇结构与衔接连贯、语篇主题与写作意图的分析,将结果转化为学习活动以及相应的学法指导。

  (1)预测语篇主题

  为达成预测语篇主题的目标,教师设计如下问题链,从解读图片到提供现实启发,引导学生想象真实的烧伤场景,明确解决烧伤问题需要科学的急救措施,从而创设探究主题意义的真实情境,联结单元话题和真实世界(郭颖,2021),揭示语篇的交际功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Q1: What is on the cupboard? What has happened to the little girl?

  Q2: What kind of first aid would you perform in this situation?

  Q3: Have you ever got burned? How did you feel and do then?

  Q4: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properly, what should we know?

  Q5: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text.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2)分析语篇体裁

  [教学片段1 ]

  T: 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

  S1: It is about first aid for burns.

  T: How is the information organized?

  S2: The information is organized according to causes, 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burns.

  T: What about the first part? Just use one word.

  S3: Problem or trouble.

  T: Brilliant! Yes, problem. And Part 2 is “causes of the problem”. And who can generalize Part 3 and 4 in one word?

  S4: Analysis.

  T: Quite right. And Part 5 can be solutions. Do you agree? Now, let’s analyze how the different parts serve this pattern “finding problem—analyzing problem—solving problem”. (见表1)

  T: According to what we have analyzed above, what genre does the text belongs to?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归纳提炼“问题—解决”语篇模式,进而利用思维导图降低学习难度,细化分析维度和深度。学生在梳理语篇逻辑的过程中明确语篇体裁为说明文,通过教师搭建的学习支架有效拓展语篇知识。此外,教师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补充、完善和建构语篇知识,为接下来的应用实践类活动做好准备。

  (3)分析语篇结构与衔接手段

  在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阅读语篇,根据语篇逻辑关系及各部分内部句间关系思考分析语篇结构。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一位成员制作思维导图,其他成员梳理文章信息并提供思路,最后合作讨论,完成结构分析。教师将部分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投屏并引导全班学生开展讨论,继续补充完善,最终形成语篇结构图,凸显课堂教学的内在生成性。

  此外,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类型的衔接方式,找出主题与各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句子之间所用的衔接手段,并逐层展开分析,以此解释语篇在不同层次的内在关联,体会衔接手段对建构语篇的作用,为更深层次的理解语篇提供有效支撑。

  2. 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类活动设计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即在学习理解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和所形成的新知识结构展开描述、阐释、分析、判断等交流活动,逐步形成对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的知识结构,促进语言运用的自动化,助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育部,2020)。

  [教学片段2 ]

  T: What is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ext?

  S1: To tell us how to perform first aid for burns.

  T: Yes, of course. Could you reread the sentence in “Warming Up” Section, “... but there are other times when giving first aid quickly can save lives.”, and the sentence in Part 1 “... if your skin gets burned it can be very serious.”? What does the author want to convey?

  S2: First aid is very important.

  T: Good! But where does proper first aid treatment come from? Does it come from our daily experience?

  S3: No, it comes from health knowledge.

  T: Where does health knowledge come from?

  S4: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 Wonderful! Based on the text’s writing style and accuracy, logic, clarity...

  [设计意图]

  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提醒学生继续阅读语篇核心语句,把握语境与文化内涵。师生对话中的思想碰撞有助于学生持续探究主题意义,最终形成文本、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融合。

  3. 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类活动设计

  教师要创设新语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陌生情境中的问题,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实现深度学习,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教育部,2020)。例如,在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准备后邀请两组成员向全班展示实施急救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后,可以设计另一个问题情境,即当我们的心灵受到突如其来的创伤时,是否需要急救?急救的措施是什么?请学生课下思考讨论,下节课交流分享。

  学生在课堂展示过程中需要像医生一样准确分析伤情,规范描述烧伤特征和实施具体急救措施,从而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此外,教师提出的课后思考题是对语篇的超越,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通过思考和回答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均能进一步提升,体现了教学的育人价值。

结语

  就教学认识而言,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学习活动设计要求教师将静态固化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生成的知识,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知识建构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将关注知识内容转为关注知识背后的价值指向和生命意蕴。就教学方法而言,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学习活动设计要求教师走出平面化和形式化的知识单向传递教学模式,以学科育人为目标,在单元主题语境下重新整合课程内容要素,在语篇分析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与主线问题,把握语言、思维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分层次设计学习活动,促成“教—学—评”一体化。

  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教学设计因语篇类型、主题意义探究方向和学情等的不同,在学习活动设计思路、层次和深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差异,教师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调整。语篇分析中的主题意义挖掘和文化内涵解读对教师的能力也提出了新挑战,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共生循环。

参考文献

  郭颖. 2021. 视频语篇在高中英语单元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7): 34—39.

  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 2016. 促进英语教学方式转变的三个关键词:“情境” “问题” 与“活动” [J]. 基础教育课程, (5): 45—50.

  翟学凤. 2015. 基于语篇模式理论的语篇分析与阅读理解——兼谈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 学术探索, (12): 147—152.

  宋玉琴

  宁夏固原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学英语教研员,高级教师。

  王旭升

  宁夏固原市第二中学英语教师,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博士。

  *本文系宁夏高等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教育学学科)资助项目“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NXYLXK2021B10)的部分研究成果。

往期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学习活动设计例析*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