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锈”带到“秀”带:杨浦工业百年变迁路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百科知识2025年4月第7期
全文共5772字读完全文约9分钟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杨浦区“老杨树宣讲汇”全体同志温情脉脉、满怀期望的回信,激励着杨浦区干部群众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作为近代上海的工业之源,杨浦经历了激荡澎湃的时代浪潮,见证了百年工业的发展历程。从城区文脉到红色工运,从百年兴业到工匠制造,从保护传承到活化利用,从历史记忆到城市公园,黄浦江两岸的巨大变迁记录着杨浦城市建设者的坚守与情怀,正所谓“回望杨浦百年路,续看今朝胜昔日”。

954523be1ea9553414d7e6d36290fb1c.jpg

近代中国工业摇篮

  杨浦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与身处改革开放前沿的浦东新区隔江相望。杨浦距吴淞口不足10千米,作为黄浦江支流的杨树浦穿城而过,往来船舶经此抵达吴淞口出海。缘于优渥的地理区位和发达的水运网络,晚清时期英美列强展拓界址、开路设厂,将杨浦纳入公共租界范围,使其成为近代上海最大的工业区。

  杨浦因杨树浦而得名。杨树浦是沪东地区的主要河道之一,它西北起于走马塘,东南注入黄浦江,河长4500米,宽16米,是黄浦江的一条支流。杨树浦还有诸多别名,如杨名港、杨名浦、杨木浦、兰路港、兰州河等。1869年,租界工部局修筑了一条从东大名路到杨树浦的马路,这就是现在的杨树浦路。此后,随着城区人口激增、工商业日臻繁荣,杨树浦声名显赫,人们遂以杨树浦指代这片区域。民国时期,政府在此设立第二十区(杨树浦保甲区)。直至1950年,该区才正式改称为杨浦区,并一直沿用至今。

  杨浦的近代工业肇启于19世纪80年代。在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的大力扶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等新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涌现。不久,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外商开始在上海投资设厂。在外商企业与民族企业的共同推动下,近代上海工业迈向了大发展时期,杨浦也因工厂林立而声名鹊起。

6d26e69039789e9e8c46618650c58fe0.jpg
裕丰纱厂旧址

  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

  20世纪20年代,中国罐头工业十分萧条,上海充斥着肆意倾销的外国罐头。几名中国厨师和蔬菜销售商怀揣振兴国货的信念,在杨浦蓝维霭路唐家湾租赁了一间石库门房子。他们集资数百元,在此购置了一具土灶、一口蒸锅等,成功熬制出口味纯正的番茄沙司,由此打破了上海餐饮业洋货一统天下的局面。

  1930年7月,以“独天下而春”的梅花为名,上海梅林罐头食品厂创立。因物美价廉,梅林罐头深得上海西餐厅的钟爱。为了扩大产能,厂主大量订购各式制罐设备,并投资营建新的厂房。一时间,梅林罐头誉满上海。抗日战争期间,梅林罐头食品厂以“生产救国”为口号,提倡国货自强,主张研制具有上海风味的中式罐头。如今,梅林罐头食品厂已走过了9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生产的梅林午餐肉更是蜚声海内外。

e118694cddb01fff7b62275fd37245d6.jpg
杨树浦发电厂遗址公园

  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

  20世纪20年代,日商大阪东洋株式会社在上海杨树浦路兴建裕丰纱厂。裕丰纱厂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主要由四个分厂组成,皆为锯齿形平房;北部工厂又被称为北厂,是一座两层封闭式的厂房。当时,裕丰纱厂安装有空调设备,采光、通风、温度和湿度均可人工调节,在上海乃至中国都是较为先进的厂房。裕丰纱厂生产的“龙头细布”驰名中外,其生产的仙桃牌棉纱线同样享誉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裕丰纱厂被人民政府接管,后改名为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并成为全国第一家批量生产棉型腈纶针织纱的企业。2010年,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被改造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成为汇聚众多品牌,融时尚精品、餐饮娱乐、滨江休闲、创意设计于一体的多功能展示中心,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

  杨树浦发电厂

  1911年,英商在黄浦江边建造了上海工部局电气处江边蒸汽发电站,这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火电厂。1929年,上海工部局将其出售给美商,发电站也易名为上海电力公司。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军队强行占有上海电力公司。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收了发电厂,并将其归还美商继续经营。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上海电力公司的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10%,供应着上海近80%的电力。1950年,上海电力公司更名为杨树浦发电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前夕,被誉为“中国电力工业摇篮”的杨树浦发电厂关停,后改造为上海工业旅游景点。

  杨树浦水厂

  杨树浦水厂不仅是上海第一家自来水厂,也是上海最早的大型城市公用事业设施。1880年,英商在伦敦注册成立“上海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并于1881年在黄浦江边购地建厂。水厂于1883年8月正式对外供水。

  水厂由英国设计师哈特规划设计,上海耶松船厂施工建造,建筑设计采用英国传统的哥特式城堡外形,外墙颜色呈铁锈红色。水厂内有蓄水池、水塔及直通公共租界的输水管等设施。水厂大门的东西两端各有一座与主楼垂直相连的双层城堡式塔楼,顶部竖有旗杆。外墙周身以清水砖墙为主,配以红砖作为腰线,墙身压出雉堞缺口,宛如中古时期的英国城堡。

  当时,北洋通商事务大臣李鸿章参观完新落成的水厂后,亲自打开进水阀门,黄浦江水涌入蓄水池,厂内机器开始运转,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现代化水厂正式投入运营,杨树浦水厂成为租界地区主要的清洁用水来源。20世纪30年代,经过轮番改造和扩容,杨树浦水厂已成为远东第一大水厂,彻底改变了上海居民用明矾净化江水的生活习惯。如今,具有百年历史的杨树浦水厂依旧发挥着作用,成为上海城市居民的主要供水源之一。

a7fa1128977015a425165ebd510c1def.jpg
杨树浦水厂

党领导的沪东工人运动

  工业的急遽发展,促使杨浦成为上海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区域。20世纪初,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广泛传播,杨浦很快成为沪东工人运动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工人运动的发祥地。1920年8月,在党的早期创建者陈独秀的领导下,第一位工人党员李中与杨树浦发电厂的工人代表陈文焕共同发起组织上海机器工会。1922年5月22日,日商上海纱厂、英商怡和纱厂等16家纱厂的78位工人代表创办了上海纺织工会杨树浦分部。此后,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生。1925年1月,在杨浦成立了党领导下的全区工会组织,即沪东工人进德会,为掀起工人运动高潮准备了条件。

  不久,上海迎来了声势浩大的“五卅”反帝运动。这一运动的先声,就是发生在杨浦的上海日商纱厂“二月大罢工”。1925年2月2日清晨,一家日资纱厂已连续工作达11个小时的12岁女童工,因长时间工作而感到精疲力尽,不知不觉地靠在车头上睡着了。日本监工看见后,对女童工拳脚相加,致使其受伤倒地。很快,赶来劝阻的女工均被日本监工打了耳光。此事引发了车间男工的不平,准备群起与日方理论。此时,厂主不顾是非曲直,无理地将50名男工开除,意欲借机替换为工资更为低廉的工人。2月4日,被开除的男工要求日方结清工资,厂主竟然勾结普陀路巡捕房将带头的工人抓走。全厂工人怒不可遏,决心停产罢工。

  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区委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发动全市日商纱厂大罢工。在邓中夏、李立三的领导下,以大康纱厂和裕丰纱厂为首,杨浦的日资纱厂工人结成同盟,中共杨树浦支部的共产党员领导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罢工运动。

  不久,沪西与沪东的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罢工大会。向警予在会上发表演说,号召全市各界声援工人。日商纱厂的工人们纷纷响应,形成了日资在沪纱厂工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反帝大罢工。

  1926年,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并向上海进军。为了配合北伐,中共杨树浦支部按中共上海区委“暴动非有组织不可”的指示,组织工人起义,并成立杨树浦工人武装纠察队战斗小组静待时机。1927年,听闻北伐军抵达嘉兴的消息后,上海总工会迅速号召举行“总同盟罢工”。中共杨树浦支部的党员们立刻行动起来,组织以大康、裕丰、新老怡和等纱厂为主的大规模工人罢工。同时,瑞瑢船厂、黄浦码头等地的工人们也迅速响应,很快就发起了规模庞大的罢工运动。

  在罢工了一段时间后,总同盟罢工以此次罢工为预演,决定转为准备暴动。在此期间,杨树浦工人武装纠察队积极训练军事技能,备战即将到来的工人起义。随着北伐军抵达上海市郊,中共上海区委果断做出武装起义的决定,沪西与沪东的工人们群起响应。杨树浦工人武装纠察队联合其他工人武装立刻攻打胡家木桥等地警署并挺进闸北,后对上海北火车站发起总攻,与北伐军里应外合,赢得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胜利。

cc68f2498347996da774acd52096a3b4.jpg
上海总工会旧址—湖州会馆内的纪念雕塑

  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当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之际,日商纱厂的工人们在中共地下组织“纱委”的领导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罢工,随后其他纱厂的工人们也纷纷响应。面对沪东日商纱厂工人的罢工,日方罔顾事实、污蔑工人,并开除领头的所谓“闹事者”;他们还纠集巡捕房查封平民学校,通缉韩念龙等中共地下党员;同时,雇佣无业流氓和包工头到工厂门口和工人家中,强拉工人进厂;更有甚者,以欺骗的手段假意答应工人条件,然后暗中破坏工人们的凝聚力。然而,在党的领导下,工人们坚持罢工,上海市各界纷纷响应支持,挫败了日商的诡计,最终使他们的在沪纱业损失惨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商乘虚而入,逐步掌控了上海的纺织业。直至1937年八一三事变前夕,上海共有14家外资纺织厂,其中11家归日商所有。可以说,日商在上海纺织业的实力颇为庞大。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纺织厂大都设立在杨浦。日商大康纱厂设立于1922年,解放后更名为上海第十二棉纺织厂,旧址位于今天杨浦滨江南段。康泰绒布株式会社于1920年在杨浦设厂,1951年改称为上海针织厂,是我国具有先进生产技术的化纤编织厂。

滨江景观旧貌换新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作为上海工业之源的杨浦继续发挥着光与热。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原有制造业遗留下来的斑驳锈迹,俨然无法适应绿色生态的城市发展理念。为了更好地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给市民创造一个休闲舒适的城市花园,上海市下定决心将杨浦沿黄浦江一带的工厂关停。自此,从工业“锈”带转为生活“秀”带的滨江景观带熠熠生辉,成为上海城市新地标。

  绿之丘

  绿之丘原为上海烟草公司机修仓库,是一座六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板楼。由于有规划道路穿越,加之其自身巨大的南北向体量,横亘在城市与黄浦江岸之间,严重阻挡了滨江景观视线,被列入拆除名单。然而,经过实地勘察后,同济大学专家团队认为可以对其体量做适度削减,建设一个下行车辆、上过行人的立体交通枢纽。同时,设计者通过屋顶垂直绿化等技术措施,使其形成退台错叠的“空中花园”,并与杨浦滨江融为一体,成为滨水景观的一部分。尤为引人瞩目的是,设计者还特意修造了沿江大弧度弯道,使人们能够以极佳的视野远眺陆家嘴高层建筑群。

37f345d1a214f9bcffe70f936c07414f.jpg

c2bacd3a4742bf83e039f3bd2ca78a70.jpg

  皂梦空间

  皂梦空间脱胎于上海制皂厂。上海制皂厂曾是远东最大的制皂厂,是中国制皂工业化机器大生产的先驱。如今,它被改造成以制皂为主题的景观与体验中心。建筑下部通过钢管通道连接不同的水池,形成了一系列明暗转换、高低错落、内外翻转的空间。同时,在一层的大空间内增加了夹层,用以连接东面的肥皂剧场平台,使其成为杨浦滨江沿岸集博物展览、手工互动与特色餐饮于一体的主题博物馆。

bfd164f2f70feb18d2d4788d6fe307a4.jpg

  灰仓艺术空间

  杨树浦发电厂曾是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享有“中国电力工业摇篮”的美誉。杨树浦发电厂遗迹公园位于原杨树浦发电厂码头内,设计者保留了原杨树浦发电厂煤炭处理车间的大量工业遗存,还增添了名为“电厂党群驿站”“起重机的对角线”“一尺花园零碳空间咖啡馆”等别具一格的休闲设施。杨树浦发电厂段最东端码头上原本的干灰储煤灰罐被改造为灰仓艺术空间,整个空间的使用模式被想象成一组完全公共的漫游路径,从底部的混凝土框架一直盘绕至灰仓顶部,然后将由工业遗迹“残破感”引发的思古情怀与宜人的生态景观设施相结合,形成了融宜居、宜游、宜乐于一体的开放滨水公共空间。

6654d86a8230dd805a331a4673ea8cb0.jpg
世界技能博物馆

  世界技能博物馆

  世界技能博物馆的前身是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仓库,即永安栈房。1921年,旅居澳大利亚的华侨郭东、郭顺兄弟筹资建造了永安第一棉纺厂,其中两座仓库被保留下来,即永安栈房。栈房建于1922年,由当时的英商洋行负责设计。整个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整体立面构图整齐,内部筑有各式的八角形棱柱,尺寸根据每层不同的受力情况而粗细不一,别具特色。2018年,作为主创建筑师的同济大学李立教授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建设了世界技能博物馆。该博物馆是经世界技能组织认可的、全球首家冠以“世界技能”的实体博物馆,拥有展示陈列、教育传播、国际交流、收藏保管和科学研究五大核心功能。博物馆通过开放灵活的展陈布局和先进的科技展示手段,实现了展、教、学、游的全面结合。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

  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是在1902年祥泰木行旧址基础上改建而成的。祥泰木行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木材加工厂之一。如今,老木行已然退市,但百年工业文明的印记却以崭新面貌出现。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一头连着历史,一头面向未来,承载着杨浦滨江百年工业的厚重历史,注入了建设“人民城市”的新内涵。“人人屋”党群服务站得名于“人”字形木质结构设计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其不仅是一个可供行人休憩驻足的歇脚地,更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阵地。

  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被誉为最具“呼吸感”的滨水空间,其址原为英商怡和洋行于1915年创建的新怡和纱厂。雨水花园是水草丛生的低洼积水区,建筑师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保留了原有水生植物,实现了雨水的渗、蓄、滞、净、用、排6项重要功能。干旱缺水时,可利用蓄水灌溉周边植被;暴雨时,雨水可就地消纳和吸收利用,缓解市政管网排水压力。为了迎合杨浦滨江整体风貌,花园内的栈道全部采用钢结构打造,并以9块钢板镌刻怡和纱厂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从而形成了工业遗迹与生态绿地交相辉映的公共空间。

  回顾历史,钢铁的淬炼、织物的交错和机器的运转在杨浦谱写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工业交响曲。如今,当我们漫步在杨浦滨江,昔日落寞的工业遗迹已实现了华丽锐变,传统与现代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激荡百年的杨浦,将以厚重的历史沉淀与挚诚的人民城市理念,锐意书写新时代的壮丽华章。

  【责任编辑】王 凯 41292720@qq.com

往期

    从“锈”带到“秀”带:杨浦工业百年变迁路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