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修辞文生辉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作文之友·小学版2021年6月第6期
全文共2688字读完全文约4分钟

  吕叔湘先生在《漫谈语法研究》一文中说:“修辞好比穿衣服。人体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称身;季节有春夏秋冬,衣服要当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尽相同。总之各有所宜。修辞就是讲究这个各有所宜。”换言之,修辞就是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他们常常能化平常为其奇特,化呆板为生动,化单调为贯通。既具有非凡的感染力,也能调遣读者的想象力,给人以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强化情感的效果,让文章平淡无奇迈向绚丽多姿,臻于文字美的层次。

95056e94d238fc3a17426e05329bb6a6.jpg

  修辞是语言艺术的花朵。修辞之于语言,犹如华美的服饰之于人。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语言则需要修辞来装饰。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问、设问、对比等,比喻、拟人可使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可发人深思,引人入胜;烘托、对比可使事物的特点更鲜明、突出。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但大多数同学的习作往往“质”有余而“文”不足,平平淡淡。下面我就以文章中最常见的比喻、拟人、排比三种修辞手法,说说他们的用法和注意之点吧。

一、比喻要贴切,形似更神似

  比喻就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难怪著名作家秦牧会说:“精彩的比喻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比喻用得好,则活泼生动,清新明快。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刘湛秋的《三月桃花水》一文中:“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这段文字以巧妙、新颖的比喻,创造了一串蒙太奇效果的意象流,并把三月桃花水在貌似平淡的叙述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文中,作者把水的声音比作了“一串小铃铛”,体现了声音的动听;又把水的颜色比作了“一匹明洁的丝绸”,展示了它的光亮、顺滑。比喻形象、贴切、新鲜,抓住了三月桃花水清脆悦耳、明亮耀眼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赞美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中:“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给人强烈的形象感,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相对于万古长存的宇宙,人的生命是十分渺小的,“针尖上的一滴水”和“大海”,这两个鲜明的喻语,确是把两者的差距形容透了。但唯其渺小更应珍惜,因为稍一轻忽,便要消失在无垠的时间长流里渺无踪影。接着作者进一步把自己生命的流和大自然时间的流作更具体的对比。

e7be58c470583dc6865f1d1c444e342d.jpg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这里以“被微风吹散了”的“轻烟”和“被初阳蒸融了”的“薄雾”,来譬喻自己“过去的日子”。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蒸融,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作者把时间的流逝写得有形有色,可见可闻,非常形象。

二、拟人要巧妙,显神更显态

  拟人这种修辞方式,是把事物人性化,使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体有了人类的感情、形象。它能生动、形象、亲切地表达出作者对待某个事物的感情和要表达的思想。拟人句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既可以增强语言的绚丽色彩,鲜明地表达喜怒哀憎情感,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对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感受作者的强烈的情感。拟人用得好,则活灵活现,独具一格。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运用拟人手法,作者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的具体可感,使这些景物显得多么有灵性,多么有精神,多么富有情韵!作者描写时光毫不留情地离开“我”的情状,让人忍不住沉浸在时间匆匆而逝的遗憾中。此处的拟人手法,把光阴的象征——太阳,写得活灵活现。那太阳简直就像是一个性格活泼、步履轻捷的青春少年,他来去是这样地轻悄匆忙,在你稍一转动之间就过去了,日出日落,来去匆匆,光阴本是无影无踪的。但“太阳他有脚”,作者正是扣住这“脚”,把时间这个空灵对象写得新鲜活脱,使无情之物显得充满人情。那人格化了的太阳,实际上是直接沟通作者心灵深处的动人形象,作者借助它抒发了自己在特定环境里特殊的思想感受,将篇端开拓的意境予以深化。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沈从文的《腊八粥》一文中:“花生仁脱了他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这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煮粥时粥的变化,生动细腻,突出了八儿等粥时的期盼和欣喜。

三、排比气韵贯,相近更相关

  排比,就是把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者句子排列在一起。因此,排比一定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词组或句子,而是一定有一部分字词相同。排比形式多种多样,它将有魅力的句子集中,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使文章大为增色,是创造文章语言亮点的一种重要手段。排比用得好,则气势如虹,震人心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朱自清的《匆匆》一文中:“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生活中的细节,燕子可再来,杨柳可再青,花儿可再开,引出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告诉我们日子来去匆匆,将常见的时光流逝写得生动感人,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文采斐然,读来如品饴糖,久而弥甜。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里作者用人们生活的细节组成排比——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是为了让我们体会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间随时随地、无时无刻在我们不知不觉中便飞快地过去了。这些事如此寻常,人们不会察觉,甚至淡忘,更令人恍悟时光流逝的匆匆。

  综上所述,修辞好比是调制菜肴的味精,巧妙灵活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会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绚丽多姿,能使文中形象活灵活现、近在咫尺,整篇文章味美津然。读来或清香悠远、回味隽永,或酣畅淋漓、令人振奋。我们要善于借用修辞这双“巧手”,将我们的文章装扮得文采飞扬,独具魅力吧!

9eb9b8397940862cab628dd2a93385ae.jpg

往期

    妙用修辞文生辉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