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VIEWPOINT
“新质生产力中,作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物制造将是非常重要的角色。”
——谭天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

谭天伟院士
在近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三届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等院士及相关专家围绕生物制造领域相关热点话题进行了讨论。
会上,谭天伟指出,生物制造跟传统的化学制造、物理制造不同,是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结合化学工程进行产品的加工、生产。生物制造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确保粮食安全和突破药品研发难题上大有帮助。同时,他表示,未来10~20年会形成一个“生物制造+”,就像现在的“互联网+”一样,例如生物制造+冶金、生物制造+环保、生物制造+新材料、生物制造+能源等。
数字 NUMBER
94金76银50铜

巴黎残奥会场地自行车男子C1级3000米个人追逐赛,李樟煜夺得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金
当地时间9月8日,2024年巴黎残奥会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以94金、76银、50铜的战绩收官,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续写夏季残奥会上的辉煌。
相比奥运会的热血沸腾,残奥会带给人们更多震撼和触动。在4年一次的残奥会运动场上,运动员们用汗水和泪水,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书写着拼搏的故事。
不论成败,无关输赢,我们致敬每一个不屈的灵魂。
第300潜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第300次下潜
8月18日,抵达西太平洋首个作业区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搭载科学家许学伟,潜航员齐海滨、张奕完成航次首潜。这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首台7000米级大深度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第300次下潜。
自2009年8月3日首次下潜以来,蛟龙号历经海试、试验性应用、业务化运行等阶段,已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完成300次下潜任务,累计搭载900人次下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