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艾伦辐射带——神秘的地外“甜甜圈”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2024年10月第10期
全文共1189字读完全文约2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被两个我们看不见的“甜甜圈”包围着。这两个“甜甜圈”就是范艾伦辐射带。其中一个“甜甜圈”位于距地表640~1.2万千米处,主要包含高能质子;另一个位于地表外1.35万~5.8万千米处,主要由能量较高的电子组成。

  范艾伦辐射带是怎么产生的?它为什么会有内外两层?又为什么长成“甜甜圈”的样子?

41155bd3c557aedf874fdd4aa2e3eca8.jpg
范艾伦辐射带的俯视示意图

2d84eb88f68c812284bbffb3bee79112.jpg
范艾伦辐射带的剖面示意图(绘图/张玲)

无法逃脱的高能带电粒子

e477e8d215827d7587a0f6c25bef693d.jpg
电荷在磁场中的洛伦兹运动示意图

  范艾伦辐射带是由地球磁场截获的高能带电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形成了两个圆环。

  这里我们需要介绍一个物理规律——电荷在磁场中的洛伦兹运动:带电荷的粒子沿着磁场垂直平面运动时,会受到垂直磁场平面和运动方向的洛伦兹力,进而做回旋运动。

  假若我们把地球的偶极磁场沿任意的经度横切,能得到一个假想的磁场平面。地球外,高能带电粒子从任意方向飞进这个磁场平面时, 它垂直磁场的速度会促使它在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而它平行磁场的另一个速度分量不受磁场影响,会拉扯粒子偏离磁场平面。最终,粒子在这两个运动趋势的综合作用下,会沿着磁场线做回旋运动,进而被永久“冻结”在磁场线上,无法逃脱,形成了范艾伦辐射带。

b18825fcd08392ce7fc52d44c6729fff.jpg
地外高能带电粒子进入地球磁场后,绕着磁力线螺旋飞行,进而被“囚禁”在磁场中(供图/袁懋)

为何会有内外两层

  太阳在剧烈“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电子。当这些电子进入地球磁场范围时,会被捕获、“冻结”在磁力线上,形成外层的辐射带。

  除了太阳风,深空中还存在着无数四处乱飞乱撞的宇宙射线,它们的成分通常是一些高速的带电粒子。由于它们速度足够快、质量足够大,地球磁场无法像捕获电子一样拉住它们。于是,这些粒子突破外围磁场高速冲进地球大气,与大气分子、原子发生剧烈碰撞,产生大量次级低速带正电的质子和少部分电子。这部分电子和质子会被地球近地磁场顺利捕获,从而形成了靠近地球的内层辐射带。

是极光的制造者也是航天活动的灾难

  范艾伦辐射带中的高能带电粒子与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原子碰撞时,会激发原子释放出能量,形成绚丽多彩的极光。但范艾伦辐射带于人类航天活动而言,却是灾难。

  辐射带上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击穿电子设备的一些导体、半导体材料,同时会直接加速元器件的老化。为了避免高能带电粒子穿透设备,又不过多增加航天设备的重量,科学家通常会给卫星或者宇宙飞船包裹一层金属防护层。

  中国空间站运行轨道位于地球低轨道区域,高度大约在400千米,远低于范艾伦辐射带的内边界。但是,在载人登月的征途中,如何更好地保障航天员安全穿越范艾伦辐射带,是一个需要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课题。

a34f4b12f80ed3f8c6af98ab413f83be.jpg

  太阳系内其他行星周围,是否也有这样的“甜甜圈”呢?欢迎扫描二维码,告诉知力君您的答案!

  (责任编辑 / 王佳璇 美术编辑 / 周游)

8a8fd9e035c5d553b6443afdd8c47501.jpg
嫦娥五号表面包裹的金属防护层可以阻挡高能带电粒子。图为嫦娥五号模型

科学微距FOCUS ON SCIENCE

艺术中的科学SCIENCE IN ARTS

生活解码SCIENCE IN LIFE

百问百答QUESTIONS & ANSWERS

往期

    范艾伦辐射带——神秘的地外“甜甜圈”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