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眼蓝:既有美丽的一面,又有“狠毒”的一面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天天爱科学 2022年9月第9期
全文共2812字读完全文约5分钟

  前几天,弟弟非让我带着他去小区里看植物。一位邻居的家门前摆放着一个大大的鱼缸,弟弟说要去看看鱼缸里面的小鱼。来到那个鱼缸前一看,我们发现鱼缸里不仅有游来游去的小鱼,还有正处于花期的凤眼蓝。

cf620c26aea243b09e155025617ed7da.jpg

10d99df650b3ce7ba0e4523333c0f4bb.jpg

811ca0b2a4107b326e809e7f2dc05756.jpg

1246a6497456a7ba0e9cb31193007fcd.jpg

b542b9dae81fe14977fe2a9757a2d680.jpg
雄蕊 绘/王奕

95ecda03453978b38dd4e7fb633663fe.jpg
供图/春子

凤眼蓝:外来的水中“美人儿”

  2017年夏,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龙形水系中,我看到一种漂浮的水生植物正处于花期。它的花瓣是紫蓝色的,花冠略两侧对称,四周淡紫红色,中间蓝色,在蓝色的中央有1个黄色圆斑,好似一颗大眼睛。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凤眼蓝,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

  “凤眼蓝”这三个字,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但说起它的俗名——水葫芦,你可能就不再觉得它陌生了。也就是说,它的中文正名反而比其俗称更广为人知。

  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是雨久花科凤眼莲属的一种,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又称凤眼莲、凤眼蓝。它须根发达,最长可达30厘米。茎极短,具长匍匐枝,匍匐枝淡绿色或带紫色。叶在基部丛生,呈莲座状排列,一般5—10片。叶片圆形、宽卵形或宽菱形,顶端钝圆或微尖,中部膨大成囊状或纺锤形。

  凤眼蓝为穗状花序,通常具9—12朵花。花被裂片6枚,花瓣状,基部合生成筒,外面近基部有腺毛。带有“凤眼”的瓣片,类似蝶形花的旗瓣,让其花被两侧对称。雄蕊一共6枚,贴生在花被筒上,其中3枚为长雄蕊,从花被筒喉部伸出;3枚为短雄蕊,位置靠近花被筒近喉部。长雄蕊花丝上有很多粗大的腺毛,接近花药处朝上弯曲,花药裂向花冠筒方向。短雄蕊花丝较细,花药平坦,向上开裂。

  你看,它的雄蕊是不是一个“戏精”?其实,它的花柱也是“戏精”。它的花柱由种群内三种不同的花形个体组成:短花柱(S形)、中花柱(M形)和长花柱(L形)。中国常见的是M形和L形。

  为什么会这样?应该是在不同环境下做出最优传粉策略吧!

凤眼蓝:观赏和净化水质的典范

  在所有水草植物中,凤眼蓝净化水质、吸污能力是比较出众的,因而被人们称为“环保战士”。

  凤眼蓝长有多条须根,这些须根会像毛刷子一样,把有毒物质洗刷得干干净净,它的茎叶也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净化污水效果很好。

  实验表明,一公顷凤眼蓝一年可吸收净化污水中的4吨氮和1吨磷;一亩凤眼蓝每四天就可以从废矿水里获取75克银。另外,对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凤眼蓝也有明显的吸收净化作用。

e34101c9645f7d01b9ad3613d21e1c27.jpg
凤眼蓝的根须 绘/王奕

708f844512f6791e4b7c497fc7096dcd.jpg

  水中有适量的凤眼蓝,可以使水中的浮游生物显著增加,从而促使鱼类在净水中迅速繁殖生长。它对砷敏感,还可作为监测水体中砷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当水体中含砷0.06ppm时,叶片先端出现水渍状失绿斑点,继而病斑扩大,叶片失水枯黄翻转。

7303d87310635fd6ab237754c58f23f3.jpg
气囊剖面图 绘/王奕

02c3bba8845f42dd8b8d077e8ad54420.jpg
直立生长的叶柄

凤眼蓝:智慧的化身

  凤眼蓝不但颜值高,其生存智慧更高。比如说,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传播方式。

  因为凤眼蓝的叶柄中部膨大成囊状或纺锤形,酷似葫芦,所以又叫水葫芦。

  这些“葫芦”里有由许多多边形柱状细胞组成的气室,维管束散布其间。它们里面装的是空气,是一个个气囊。

  气囊有三个作用:一、它们大大增加了浮力,能使凤眼蓝漂浮在水面上;二、它们具有通气作用,可以让凤眼蓝自由地呼吸;三、它们具有支撑作用,可以使凤眼蓝的叶柄直立生长,让其叶片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

  当然了,凤眼蓝长不长“葫芦”,也要看具体的生长环境,“葫芦”并不是识别凤眼蓝的唯一特征。

  光照和温度适宜时,凤眼蓝以有性繁殖为主。每株凤眼蓝的每个花序可以产生几百颗种子,在开花末期,花序梗向下弯曲,扎入水中,蒴果成熟后,种子在水下释放。部分种子不久便发芽,其他种子则会先休眠。

  凤眼蓝还具备无性繁殖能力,会在水面之下偷偷长出许多匍匐枝,匍匐枝上又会长出新的叶丛,从而很快地繁殖出新株。

  在大多数地区,凤眼蓝依靠无性繁殖进行扩张并建立种群。这是它最主要的繁殖方式。

  我们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凤眼蓝:上一秒“爱”你,下一秒就生“恨”

  1930年,凤眼蓝被当作畜禽饲料引入中国,并被当作观赏和净化水质的典范,放养于中国南方的乡村河塘中,之后,人们纷纷大力推广种植它。

  让人们始料不及的是,这种开放着紫色亮丽的花朵、婀娜多姿的水草,竟然成了水面恶魔。

  相关研究数据表明,在温暖舒适的水里,一株凤眼蓝6天内的生长面积可扩展一倍,90天内便可繁衍成25万株的群体。

  凤眼蓝一旦侵入水域,即以势不可当之势,覆盖整个水面,犹如给整个水面罩上了一个巨型绿毯。它们的密闭度极高,遮挡了射向水里的阳光,导致水中缺氧;水里的营养物质也会被它们吸收殆尽,水下动植物因缺乏食物渐渐被“饿死”。它们还阻塞河道,让大小船只难以穿行。

  在凤眼蓝疯长的水域,水里的生态系统会完全失衡。

  另外,凤眼蓝在中国境内居然没有天敌。这个不受约束的外来杀手,身着天生的游泳圈,在江南的水域里,把自己疯狂的繁殖力展现得汪洋恣肆,其生命力之强,超乎人们的想象。

  凤眼蓝早已是最广为人知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凤眼蓝名列其中。

  其实,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凤眼蓝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将其认定为恶性杂草。斐济于1923年1月将其确立为有害杂草,并规定:在百合池中种植凤眼蓝是非法的。澳大利亚和南非也将凤眼蓝列为有害杂草,澳大利亚禁止携带与凤眼蓝有关的材料。

788b0a2bb6204bb5846317bbe17568b2.jpg

4fcda9b179bbeab91c0436bb4ff6c182.jpg
绘/王奕

大薸:和凤眼蓝一样令人头疼的水中“杀手”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海北岸,我看到了一种水生漂浮植物,看上去像一棵棵大白菜。它们挤挤挨挨地生长在一起,表面毛茸茸的,柔软,富有弹性,摸起来像海绵一样柔和,十分有趣。它就是大薸。

  大薸(Pistia stratiotes)是天南星科大薸属水生漂浮草本植物。它的根长而悬垂,须根羽状且密集。叶簇生成莲座状,叶片常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形异,叶片宽大而肥厚。又因生长在水中,又名水白菜。

  大薸的白色小花朵很小,藏在叶片间的空隙处,不仔细观察,根本发现不了。大薸的花朵十分有趣,外面是白色的长满绒毛的佛焰苞,中央则是一根肉乎乎的“柱子”,朵朵雄花长在上半部分,下半截则被雌花占据。

  大薸可以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元素,可使水质得以净化。它还可以吸收砷、镉等有害元素。

  大薸有着近乎变态的繁殖速度,既可以用种子传宗接代,也能够在那些平卧在水面的匍匐茎上分生出新个体。它和凤眼蓝可真像。

  其实,大薸也是一种强大的水域杀手,不仅严重影响水产养殖,还会堵塞航道、影响排水。和凤眼蓝一样,大薸也是一种让人头疼的植物,名列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手绘作者简介:

  王奕,南京林业大学硕士,植物景观设计专业,从小学习绘画,热爱植物。2021年参与编写《风景园林植物学》教材,绘制教材的插图。2021年底,参与“冬奥之花——华北特有植物手绘展览”,并有作品入选展览。2022年1月至今,参与翻新《吉林植物志》墨线图。

dbd55f7f44f6932300142b2c1c9e7473.jpg

e04fba84ff62d4d9e95fe15e7cf90fd5.jpg

大策划·博物馆大师课

大视野·我的营地生活

大视野·节气月历

大秀场·大嘴小嘴说建筑

大视野·地球村的孩子

大课堂·科幻强音

往期

    凤眼蓝:既有美丽的一面,又有“狠毒”的一面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