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嘉塘草原与藏狐相遇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2022年12月第12期
全文共1291字读完全文约2分钟

31c829d7527c1b31f7561d48a318d041.jpg

  藏狐,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它狭长的眼睛、纤细的身躯、柔顺的毛发、四四方方的大脸,再加上一个硕大的脑袋,给人憨憨的感觉。让我们跟随笔者,一起去青海省嘉塘草原,认识一下这种可爱的动物吧!

  憨态可掬的肉食动物

  嘉塘草原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的珍秦镇,在藏语里是“彩虹之地”的意思。这里地势开阔、水草丰美,有牦牛、藏系绵羊,藏野驴、狼群,以及本文的主角——藏狐。

  藏狐属于食肉目犬科狐属动物,是狐狸家族中的一员,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3500~5200米的半干旱、干旱地区。虽然长得憨态可掬,它们却是凶猛的中小型食肉动物,高原鼠兔是其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研究显示,藏狐是爸爸和妈妈共同养育幼崽,一般在冬春季产崽,大半年后幼崽独立。由于野外严酷的生存环境,藏狐的野外寿命一般只有3~4年。

  给藏狐戴上颈圈

  我们来到嘉塘草原,希望通过给藏狐戴上全球定位系统(GPS)颈圈,追踪其行为活动,从而增加对于这一物种的了解。

  在藏狐出没的地方,我们放置了触发式捕捉笼。藏狐触发警报后,我们会迅速赶到现场,为其称重、戴颈圈、测量头体长、采样……在10分钟之内一气呵成。

  当然,我们也会用红外相机观察藏狐,但是它们在草原上行踪不定,没有固定的行动路线,放置在固定地点的红外相机难以收集足够的信息。GPS颈圈每隔一个小时就会传回数据,通过GPS颈圈的追踪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藏狐的家域范围和活动节律。

  要保护动物,首先需要对其开展研究。为了不给藏狐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负担,我们尽可能增加捕捉笼的舒适性、减少佩戴颈圈的操作时间,并把颈圈的重量控制在藏狐体重的3%以下。

7ec9941abda4b71837924523478daeef.jpg
高原鼠兔是藏狐的主要食物来源,它们是一种在草原上常见的小型兔类

eef3ab043f0e10074be3d2d1a258bada.jpg
带着GPS颈圈的藏狐“火锅”

  藏狐的生活日常

  截至目前,我们共给7只藏狐佩戴上了GPS颈圈。下图这只可爱的藏狐,我们给它起名“火锅”。

  “火锅”是众人眼中的明星,因为生活范围离我们不远,每次出野外和晚上归来时都能见到它。

  “火锅”每天都很忙碌:撒欢、睡觉、打鼠兔。它一点都不怕人,当我站在不远处观察它时,它也一脸淡然且迷茫地看着我。

  另一只戴上GPS颈圈的成年雌性藏狐,牙齿完整、颜色发黄,看起来有一定程度的磨损,推测有四五岁。而磨损的牙齿,通常代表着捕食能力的下降。

  这只成年雌性藏狐最重要的“工作”是守住自己的领地。GPS颈圈传回超过2300个的精确定位,显示它一直活动在距捕捉点600~1000米的范围内(不到1平方千米),并且家域很固定。

  藏狐在野外要面对诸多的竞争,我们的红外相机拍到过藏狐和赤狐、藏狐和狗獾,以及藏狐和荒漠猫争夺洞穴的影像。人类活动一方面加速了草地的退化,给藏狐支持更多的食物——鼠兔;另一方面,人类饲养的家犬也成为藏狐的威胁。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在人与动物、花朵等自然创造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中,存在一种伟大的准则,至今罕有人知,但终会人所共知。”通过科技手段,我们正在持续积累藏狐的生活信息,在未来,将会让藏狐的形象拼凑得更加完整。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

往期

    在嘉塘草原与藏狐相遇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