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成果公众展示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之一。目前在项目成果公众展示阶段存在学生发言不均衡、参与度低,忽视语言学习,只关注项目结果以及缺乏生生交流、同伴互评流于形式等问题。本文以围绕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11 Way of Life教学内容开展的项目式学习为例,重点阐释教师在项目成果公众展示阶段采用“画廊漫步”的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实施途径。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果公众展示;画廊漫步
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一项重要变化是聚焦核心素养,通过项目、主题等结构化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桑国元等,2023)。近年来,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在英语学科中的应用日趋增加,其价值也日益凸显(Wang,2020)。项目式学习指通过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项目和完成实际任务成果,以促进他们学习参与度、系统性建构知识与有效内化新技能的教学方法(Bell,2010)。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Chen & Yang,2019)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李振文,2020)。实证研究也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学习能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Petersen & Nassaji,2016),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Shi,2009)和自主学习能力(Deng & Wang,2009),以及提升高中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Sun & Zhu,2023)。同时,项目式学习具有促进外语的语言学习和内容学习、发展个人素养、培育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优势(杨鲁新、刁慧莹,2024)。
成果公众展示是巴克教育研究所(2008)提出的项目设计的七个核心要素之一。它是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终结性总结,对师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常规的项目式学习展示课的模式一般为每组学生按顺序上台展示成果,其他组在台下听并记录。在每组展示完后,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在所有组都展示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然而,这样的项目展示课存在以下三类问题。第一,在部分小组的分工中,发言人只有一位,导致其他成员缺乏参与感和语言实践的机会,而发言人通常是组内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这会进一步加剧班级英语水平的分化。第二,学生容易过分关注最终的产品,从而忽视语言学习,而在英语项目式学习中,使用英语进行介绍和交流才应该是学生需要达成的核心目标。第三,展示课缺乏发言人与听众之间的交流,交流仅是单向地从发言人到听众,而且受演讲难度和发音不标准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在其他组展示的过程中没有学习到实质性的内容。这也会导致学生评价时流于形式,忽视对内容和语言的评价。
因此,针对项目式学习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成果公众展示环节出现的问题,本文将重点阐释如何有效应用“画廊漫步”(Gallery Walk)的展示方法,以提高学生进行成果展示的参与度与互动性,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画廊漫步”的内涵及常规步骤
“画廊漫步”,亦称“旋转木马”(Carousel)、“课堂环写”(Write around the Room)或“学习站”(Learning Stations)(Francek,2006;McCafferty & Beaudry,2017),是一种聚焦主题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移动,促进学生以口头及书面形式讨论与反思的合作学习策略(徐国辉、李云军,2018)。“画廊漫步”通常包含明确学习任务、合理分组、分配任务、组间轮换、监控指导和汇报与反思等六个环节(Francek,2006),具有互动性强、参与度广的特点。国外大量教学实验研究也证明,“画廊漫步”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Hakim et al.,2019)、写作能力(Amrullah & Dianti,2021)以及高阶思维能力(Khasanah et al.,2019)。
“画廊漫步”在初中英语项目式学习中的实践案例
1. 项目介绍
本文所选案例项目名称为“Traditional Way of Life”,该项目依托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11 Way of life的教学内容展开。本模块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的子主题为“世界主要国家的文化习俗与文化景观、节假日与庆祝活动”。在本案例中,项目情境设定如下:校园开放日,本班将举办“异域风情街”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国家,制作海报并以“画廊漫步”的形式展示和介绍这个国家的传统风俗。由于项目式学习的评价设计具有逆向设计的特点(王云,2021),在项目实施前,教师首先明确最终成果标准,并指导学生制订具有可行性的计划,确保他们能顺利完成任务。2. 项目成果公众展示阶段融入“画廊漫步”展示方法的探索
在项目成果公众展示阶段,本项目采用“画廊漫步”的展示形式。参考Francek(2006)及郑海婷和刘清颖(2023)的“画廊漫步”操作步骤,教师将本项目中“画廊漫步”操作流程整体设计如下:① 教师将学生进行分组并对每一个成员进行编号(最好分组数量和组内成员数量一致),然后教师分配给每组一个主题并让学生绘制海报;② 将原先不同组但编号相同的成员分在一起组成临时小分队;③ 临时小分队来到已完成的海报前,由海报创作者给小分队成员讲解海报的内容,小分队里的成员进行提问和评价;④小分队轮换至新站点,新站点的海报创作者成为新一轮讲解员,重复流程直到小分队学习完每个站点的内容。
为确保本案例项目成果公众展示情境的真实性,教师为项目成果展示阶段创设以下情境:今天要为校园开放日进行活动彩排,学生需要听每组的发言并给出建议,以便他们能在校园开放日当天表现得更好。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将全班25名学生分成5组(A、B、C、D、E),每组5人(1、2、3、4、5),即将学生编号为A1、A2一直到E4、E5。为了让学生更真实地“漫步”,本案例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划分为临时小分队,而是要求学生听完所有其他组的展示即可。本案例的“画廊漫步”的展示活动共分为5轮,每轮时长3分钟,其中2分钟为讲解,1分钟为问答。在聆听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需要记录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同时针对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简单评价。图1、图2为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活动图示。
具体来说,第一轮由每组编号为1的组员,即A1、B1、C1、D1、E1,作为讲解员站在自己组的摊位(Stall)旁讲解本组创作的海报内容,其他学生如C4、A2等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摊位聆听讲解。第二轮由每组编号为2的组员(A2、B2、C2、D2、E2)作为讲解员在自己组的摊位旁讲解本组的海报内容,其他学生如A1、D3等自主选择一个自己未去过的摊位聆听讲解。
在该展示模式下,学生在设定的虚拟画廊情境中,以小组形式展示产品(通常以海报的形式)。为了充分利用展示课的时间,增加学生的展示与聆听机会,学生需要进行分工合作和分角色,便于海报展示与海报聆听欣赏的同步进行(郑海婷、刘清颖,2023)。每个小组的部分成员负责留在自己小组的海报旁为停驻的听众(即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口头介绍,而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漫步欣赏其他组的展示(Radzi et al.,2020)。每过几分钟,负责展示的学生会和走动欣赏展示的小组成员轮流交换角色,这样每位组员都可以获得真实语境中锻炼英语听说能力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漫步走动并欣赏其他组展示的学生必须在聆听的过程中,手握笔和便利贴纸,认真记录令自己最深刻的方面,提出自己仍不清楚的问题,并进行评价和提供反馈意见。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同伴互评能力,教师在本项目展示课前让学生回顾项目要求和评价标准,引导他们使用“三明治法则”(Appreciation / Agreement—Suggestions / Criticism—Hope / Encouragement)进行同伴互评,即先对他人成果表示肯定,然后提出建议,最后进行鼓励、表达希望(李向京,2011)(见图3)。
如前所述,“画廊漫步”展示形式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常规项目式学习展示课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第一,轮流展示模式有助于为每位学生创造使用英语展示项目成果的机会。当学生置身于真实沟通情境下时,他们的注意力会从传统的缺乏语境的死记硬背转移到真实有效的沟通之中。同时,为成功介绍海报上的内容,学生必须内化所学内容,有效使用习得的语言与跨文化沟通交流等技巧,在分享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自己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为培养核心素养奠定基础。第二,该模式要求欣赏其他组展示的组员在聆听讲解的过程中进行记录并针对内容提问,这不仅能鞭策讲解员对自己的语言和讲解内容进行高标准要求,还能鼓励听众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积极思考,提升批判思维能力。第三,教师引导学生使用“三明治法则”在便利纸上为自己最喜欢的一组海报设计进行评价,并将便利纸贴在喜欢的海报上,便于其他组成员查看同伴给予的评价,通过有效融入同伴互评,较好地解决项目式学习中评价模式单一及同伴互评流于形式的问题。此外,这样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内容。在该环节,学生深化自己的学习成果,其他学生也能对自己忽视或不理解的内容进行再次学习。此外,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分享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学生的误解,或者提出一些高阶思维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反思参与此次项目式学习的收获及存在的不足,可以提升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得他们在参与未来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注意扬长避短,争取更优异的表现。
3.学生对“画廊漫步”展示活动的反馈
为了解学生对“画廊漫步”展示活动的看法,本研究团队邀请25名本项目学习者完成由Sunarti和Septiana(2019)设计的调查问卷(中译版),且随机选取了其中5名学生参与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显示,所有学生都喜欢该展示形式,认为这一活动能使课堂更富有趣味性,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小组合作与沟通能力。
参与访谈的学生也认为“画廊漫步”的展示形式十分有趣,能够增加词汇量,提升他们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使他们能自信地表达、积极地思考并发现不足。例如,学生A表示:“这个活动带给了我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体验;增加了我的词汇量,(使我的)口语表达有了很大的提升;使我更加擅长表达,学会了提问题。新鲜、有趣。”学生B表示:“我喜欢这个活动。这个活动十分有趣,(使我)有参与感。我觉得我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我能在大众面前自信地介绍。我的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C表示:“我喜欢这个活动,因为在此活动中,我能大胆地向他人介绍我们小组负责国家的内容,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我认为这有效增加了我的词汇量,(使我)提升了发音的准确度。在英语听说中,我运用了‘full of enthusiasm and vitality’这一表达,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趣味性。我的小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我在制作海报时参与了合作,小组成员间的配合更加默契。很奇妙。”
结语
项目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成果公众展示则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之一。“画廊漫步”的展示形式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项目成果公众展示环节出现的典型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清晰地了解“画廊漫步”展示活动流程并给予学生清晰的指令,同时对学生参与“画廊漫步”展示活动的全过程采取实时监控并给予及时的帮助,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好“画廊漫步”展示活动,确保项目式学习的顺利实施,最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Amrullah, U. & Dianti, R. 2021. Promoting gallery walk to foster students writing skill [J]. Language and Education Journal, 6(1): 48—55.
Bell, S. 2010. Project-based learn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Skills for the future [J]. The Clearing House, 83(2): 39—43.
Chen, C. H. & Yang, Y. C. 2019. Revisiting the effect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on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 meta-analysis investigating moderators [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6): 71—81.
Deng, Y. & Wang, X. 2009. An empirical study on developing learner autonomy through project-based learning [J].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8): 31—34+46—47.
Francek, M. 2006. Promoting discussion in the science classroom using gallery walks [J].Journal of College Science Teaching, (1): 27—31.
Hakim, M. A. R., Anggraini, N. & Saputra, A. 2019. Gallery walk technique to improve students’ speaking skill [J]. Script Journal, 4(1): 26—37.
Khasanah, U., Purwati, O. & Munir, A. 2019. The use of gallery walk in teaching descriptive text to promote 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 for 7th graders [J]. IJET (Indonesian Journal of English Teaching), 8(1): 81—89.
McCafferty, A. S. & Beaudry, J. 2017. The gallery walk: Educators step up to build assessment literacy [J]. Learning Professional, (6): 48—53.
Petersen, C. & Nassaji, H. 2016. Project-based learning through the ey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adult ESL classrooms [J].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72(1): 13—39.
Radzi, A. H. B. M., Othman, A. B. & Radzi, A. H. B. M. 2020. Gallery walk activities in ESL classrooms [J]. Journal of Creative Practi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8(1): 1—17.
Shi, X. 2009. A study on project-based college English autonomous learning [J].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2): 16—27.
Sun, X. & Zhu, P. 2023. Implementing project-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o develop EFL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competences [J]. Sustainability, 15(2): 16—58.
Sunarti, T. & Septiana, D. A. 2019. The effect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with gallery walk strategy to creativity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A]. Mathematics, Informatics,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MISEIC 2019) [C]. Paris: Atlantis Press: 144—148.
Wang, S. 2020. Project-based language learning in China: A literature review [J]. 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1(1): 66—72.
巴克教育研究所. 2008. 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 任伟,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李向京. 2011.“三明治”式批评法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J]. 现代教育科学, (4): 17—19.
李振文. 2020. 核心概念的学习进阶:促进项目学习常态化的有效路径[J]. 课程·教材·教法, (5): 119—125.
桑国元, 叶碧欣, 黄嘉莉, 等. 2023. 构建指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学习标准模型[J]. 中国远程教育, (6): 49—55.
王云. 2021.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设计[J]. 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4): 59—65.
徐国辉, 李云军. 2018. 画廊漫步策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 中小学教材教学, (7): 52—55.
杨鲁新, 刁慧莹. 2024. 项目式学习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回顾与展望[J]. 外语教学, (1): 69—75.
郑海婷, 刘清颖. 2023. 基于画廊漫步策略的小学英语绘本读后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 英语教师, (16): 165—170.
孙晓慧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素梅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刘淼
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英语教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刘一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学校中学英语教师,中教二级。
王金玉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2022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