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产出导向法有助于克服单元整体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单元整体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产出目标;创设产出场景,打造单元“故事链”;依据教学流程,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引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赋予单元新的内涵,呼吁素养本位的单元整体教学(魏惠、程晓堂,2022)。单元整体教学是由单元主题引领、内容关联、层次清晰的系列化、结构化的教学活动(王慧、曹宗清,2022),要求教师运用整体化教学思维,围绕单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评价。单元整体教学体现学科育人价值,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
然而,当前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依旧存在教学模式僵化、情境创设不足、教学评价缺位等问题。例如,部分教师依旧采用注重语言知识碎片化传授、忽视语言技能综合性培养的单课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用分离;部分课堂的任务情境缺乏交际真实性,难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内驱力;部分课堂未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和评价,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尝试将产出导向法运用于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探讨提高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整体性、情境性和有效性的策略,为教师开展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单元整体教学提供思路,从而提升单元整体教学实效。
理论基础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为一体,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能有效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用分离等弊端。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实践目前主要集中于大学外语课堂教学,通常以单元为教学单位,采用平行推进式,先制定单元产出总目标,再将其分解为若干相对独立但前后关联的产出子目标,并遵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完成每个产出子目标的教学。随着若干产出子目标的相继完成,单元产出总目标也顺利实现(文秋芳,2018)。
结合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理念和高中英语教学的现实特点,笔者认为,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基于特定主题,结合学生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深入解读、分析和整合教材等教学资源后,搭建起一个由单元主题统领、内容相互关联、活动前后衔接的完整教学单元,使教学能够围绕单元主题设定单元产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完成若干具有内在逻辑的产出活动,建构结构化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实现学用一体。
基于产出导向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产出导向法有利于教师依据单元主题和单元各语篇主题间的逻辑关联,整体化设计单元产出总目标和系列产出子目标,将零散的语篇按照单元逻辑主线“串起来”,并通过设定实现产出目标的场景,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孙曙光,2017),实现由“散”到“整”。第二,产出导向法有利于教师依托单元全部语篇,开展融合听力、口语交际、阅读和写作等课型的多模态教学,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听、说、读、看、写等语言技能完成单元产出任务,将单元教学材料中获取的接受性知识转化为产出性知识,实现输入性学习和产出性运用的有效结合,提升产出能力(文秋芳,2015)。第三,产出导向法有利于教师依据学生产出成果中的共性问题和典型问题确定评价焦点,制订评价标准,并采用“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评价策略和方法,以提升学生的产出质量,从而实现以评促学,指向产出目标的达成。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单元整体教学案例
本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1 A new start单元整体教学为例,详细阐释基于产出导向法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1.整合教学内容,确定单元产出目标
准确定位主题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亦是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的依据。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应围绕单元主题,深入研读单元全部语篇,探究语篇主题间的内在关联,理清单元教学逻辑主线,整合单元教学内容,搭建单元内容框架。接着,教师依据单元教学逻辑主线整体设计单元产出总目标,并将其分解为若干产出子目标,形成“产出目标链”,确保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A new start的单元主题是“高中生活新开始”,主题语境是“人与自我”——高中起始阶段的日常学习与生活。本单元涉及多个多模态语篇,各语篇的主题依次为:Starting out板块通过视频展现高中生活的基本情况;Understanding ideas板块通过阅读高中生活第一天的日记,帮助读者初步体验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Using language板块呈现丰富多彩的校园课后生活,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高中生活;Developing ideas板块通过一篇访谈帮助读者获取充实高中生活的建议,其中的Writing部分通过阅读记录高中生活第一周经历及感受的日记,让学生完成一篇回顾高中开学第一周经历的日记;Presenting ideas板块要求学生给校长写信,发现高中生活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措施。
通过挖掘语篇主题和分析语篇间的意义关联,教师聚焦“高中生活新开始”的单元主题,梳理单元教学逻辑主线,即“初步体验高中生活—深入探究高中生活—有效改善高中生活”,并利用可视化图形搭建单元教学内容层级框架(见图1),帮助学生系统感悟单元与语篇主题间的内在联系。
笔者依据单元教学逻辑主线,遵循可操作、可检测的原则,为本单元设定产出总目标和产出子目标(见表1)。
如表1所示,产出总目标被进一步分解为三个相对独立但前后关联的产出子目标,沿着“描述初步体验—介绍深度体验—提出改善措施”的内在逻辑展开,均指向“高中生活新开始”。目标分解后,学生可以对单元产出子目标“各个击破”,逐步达成产出总目标,降低完成产出目标的难度和焦虑感(孙曙光,2017)。
2.创设产出场景,打造单元“故事链”
产出场景即实现产出目标的情景,是产出导向法最具创意的部分(文秋芳,2020),其交际真实性直接影响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效果。确定并分解单元产出目标后,教师为每个产出目标创设产出场景,使之构成前后关联、环环相扣的“故事链”,促使单元教学形成一个有头有尾的完整“故事”,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笔者结合单元产出目标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整体创设产出场景(见表2),构成完整“故事链”,实现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效串联。
在这一产出场景中,交际话题是“高中生活新开始”,学生熟悉该话题,有亲身体验;交际目的是介绍在新学校的一周生活;交际对象是国际网友和英国笔友,有使用英语的必要;交际场合是论坛和邮件,属于学生的日常交流方式。笔者设计英国笔友Stephen这一角色并将其贯穿单元教学始终,利用故事代入感激发学生的产出欲望,促使产出活动潜在的交际价值。
3.依据教学流程,设计单元教学活动
单元产出总目标的实现主要取决于每个产出子目标的达成。教师应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理念,按照“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设计针对每个产出子目标的教学活动。下面以本单元Using language板块Making a plan的产出子目标“提出时间管理的建议”为例进行详细阐释。
(1)驱动
驱动是产出导向法的起点,包括三个步骤:一是教师呈现具有潜在交际价值的交际场景;二是学生尝试完成产出任务;三是教师说明产出目标,包括功能目标和语言目标。
教师首先呈现交际场景:开学一周后,你将与Stephen视频聊天,内容包括:①介绍课外活动;②阐释课外活动的利弊;③提出时间管理的措施。接着,教师邀请学生初步尝试产出任务,口述要点。最后,教师点评学生的产出尝试,并说明产出目标:功能目标是学生能完成与Stephen的视频聊天;语言目标是学生能正确使用目标语言项目,包括5个基本词汇、5个短语和1套基本句型。
教师设置关联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交际场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想说。学生初步尝试产出任务,感知可能的缺口,激发学习欲望。教师说明产出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产出活动的意义,为后续选择性学习做准备。
(2)促成
促成是产出导向法的重点和难点,包含三项任务:一是教师将产出任务分解为内容、语言、结构三项子产出活动,并解释完成子产出活动的步骤和要求;二是教师指导学生从输入材料中选择产出活动所需的内容、语言和结构,并督促学生完成产出活动;三是教师设置产出练习,指导学生将选择学习结果运用到子产出活动中,并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效。
① 内容促成
在内容促成环节,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处理和加工输入材料,厘清语篇内容和信息结构,然后要求学生结合个体经验,拓展和延伸语篇核心观点,最后让学生尝试输出,以提高产出流利度。
活动1:梳理语篇内容。教师呈现语篇框架,要求学生依据阅读语篇完成表中“课外活动的介绍和利弊”的填写。接着,教师播放听力材料,要求学生依据所听内容完成表中“时间管理措施”的填写。语篇内容信息填写示例见表3。
活动2:拓展核心观点。教师要求学生结合个体经验,对语篇核心观点“课外活动的利弊”和“时间管理措施”进行头脑风暴,丰富产出内容。

活动3:尝试输出。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分轮次尝试输出任务:第一轮向同伴介绍课外活动,第二轮增加课外活动利弊,第三轮再增加时间管理措施,逐步提高产出难度。
② 语言促成
在语言促成环节,教师选取直接服务于产出任务的语言项目,并设计识别、记忆和使用三种循序渐进的语言产出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并运用目标语言,内化新的语言项目。
活动1:识别练习。识别练习包括选词填空和同义替换。选词填空要求学生从列举的词汇中选择合适的词将句子补充完整(例1);同义替换要求学生从列举的词汇中选择合适的词对句中画线部分进行替换(例2)。

例1.____ and ____ are two great activities for students to join after school.
例2.Students can join some programs or events outside of regular class time in senior high schools.
活动2:记忆练习。记忆练习包括汉英翻译和主题段落表达。汉英翻译要求学生使用所给的目标短语和句型来翻译短句(例3);主题段落表达要求学生围绕“时间管理措施”,使用所给关键词汇进行口头段落表达(例4)。
例3.参与课外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技能,又可以教会他们关心他人。(gain more skills, care about, not only ... but also ...)
例4.关键词汇:time management, list the things, record the time, do one thing, do important things
活动3:使用练习。使用练习要求学生同伴结对,分别扮演“记者”和“学长”的角色。“记者”就课外活动的利弊和时间管理措施向“学长”提问;“学长”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回答“记者”问题,随后进行角色互换,确保每位学生均完成两项语言练习任务。③ 结构促成
在结构促成环节,教师提供结构促成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促成材料,识别语篇类型,关注语篇的逻辑结构,即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和段落内部的语义连贯。教师随后设计结构促成练习,指导学生理清篇章思路,并将其转化为提纲,呈现完成产出任务所需的整体结构框架。
教师呈现课本中的阅读语篇,通过设问“What type of text is the passage?”,引导学生明确语篇类型为说明文,并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总结输出语篇的结构,即“介绍主题—阐释利弊—提出策略”。教师随后要求学生依据语篇结构和选择性学习的内容(课外活动的介绍和利弊、时间管理措施)列出输出提纲,呈现整体框架。
教师设计前后承接、循序渐进的促成活动,有效对接产出目标,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内容、语言和结构上的准备。内容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梳理语篇内容,并结合个体经验拓展语篇核心观点,完成内容素材积累。语言方面,教师设置灵活多样、螺旋上升的语言产出练习,迫使学生充分接触目标语言,明确其形式和意义,获取其使用知识,以巩固和强化语言促成效果,助力语言产出。结构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输出语篇的结构特点,结合产出内容构建整体框架,以提高产出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完整性。
(3)评价
评价是产出导向法教学的终点,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评价标准;二是在教师专业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评和同伴互评,完成对产出成果的评价;三是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对一些共性典型错误进行纠正和补救性教学。
教师展示并讲解产出成果评价表(见表4),然后随机挑选两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进行即时评价,分享学生产出成果中的优点和代表性“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熟悉评价内容和流程。教师接着要求学生依据评价表,结合教师的评价示范,依次开展自评和同伴互评。教师最后给予总结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纠正学生产出成果中的典型语言错误和语用错误。
例2.Students can join some programs or events outside of regular class time in senior high schools.
活动2:记忆练习。记忆练习包括汉英翻译和主题段落表达。汉英翻译要求学生使用所给的目标短语和句型来翻译短句(例3);主题段落表达要求学生围绕“时间管理措施”,使用所给关键词汇进行口头段落表达(例4)。
例3.参与课外活动既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技能,又可以教会他们关心他人。(gain more skills, care about, not only ... but also ...)
例4.关键词汇:time management, list the things, record the time, do one thing, do important things
活动3:使用练习。使用练习要求学生同伴结对,分别扮演“记者”和“学长”的角色。“记者”就课外活动的利弊和时间管理措施向“学长”提问;“学长”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回答“记者”问题,随后进行角色互换,确保每位学生均完成两项语言练习任务。③ 结构促成
在结构促成环节,教师提供结构促成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促成材料,识别语篇类型,关注语篇的逻辑结构,即段落间的逻辑关系和段落内部的语义连贯。教师随后设计结构促成练习,指导学生理清篇章思路,并将其转化为提纲,呈现完成产出任务所需的整体结构框架。
教师呈现课本中的阅读语篇,通过设问“What type of text is the passage?”,引导学生明确语篇类型为说明文,并根据说明文的结构特点总结输出语篇的结构,即“介绍主题—阐释利弊—提出策略”。教师随后要求学生依据语篇结构和选择性学习的内容(课外活动的介绍和利弊、时间管理措施)列出输出提纲,呈现整体框架。
教师设计前后承接、循序渐进的促成活动,有效对接产出目标,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提供内容、语言和结构上的准备。内容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梳理语篇内容,并结合个体经验拓展语篇核心观点,完成内容素材积累。语言方面,教师设置灵活多样、螺旋上升的语言产出练习,迫使学生充分接触目标语言,明确其形式和意义,获取其使用知识,以巩固和强化语言促成效果,助力语言产出。结构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输出语篇的结构特点,结合产出内容构建整体框架,以提高产出表达的准确性、流利性和完整性。
(3)评价
评价是产出导向法教学的终点,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评价标准;二是在教师专业指导下,学生通过自评和同伴互评,完成对产出成果的评价;三是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对一些共性典型错误进行纠正和补救性教学。
教师展示并讲解产出成果评价表(见表4),然后随机挑选两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进行即时评价,分享学生产出成果中的优点和代表性“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生熟悉评价内容和流程。教师接着要求学生依据评价表,结合教师的评价示范,依次开展自评和同伴互评。教师最后给予总结性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纠正学生产出成果中的典型语言错误和语用错误。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并示范评价流程,帮助学生熟悉评价内容,掌握评价策略与方法。学生采用自评和同伴互评的方式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产出成果,有助于提升评价效果,并从修改他人产出成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产出成果的不足,以提高反思意识和修改意识,实现以评促学、共同提高(张献臣,2021)。
结语
产出导向法能为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单元整体教学实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本文建议教师可尝试运用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理念,依托单元主题,整体化设计单元产出目标、单元“故事链”和单元教学活动,并通过结构化、整合化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孙曙光.2017.POA教学材料使用研究:产出目标设定过程及评价[J].中国外语教育,(2): 24—31.
王慧,曹宗清.2022.基于主题意义建构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3): 32—37.
魏惠,程晓堂.2022.初中英语单元教学目标设计的理念和实践[J].课程·教材·教法, (8): 137—144.
文秋芳.2015.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1): 547—558.
文秋芳.2018.“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3):387—400.
文秋芳.2020.产出导向法:中国外语教育理论创新探索[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献臣.2021.基于教材读写板块开展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11): 35—40.
袁汉邦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于弟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中学英语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