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的故事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大自然探索2025年3月第3期
全文共3997字读完全文约6分钟

编者按:

  在一次科普工作者会议上,医务工作者何静分享了她创作科普微电影《追》的幕后故事。不同于其他聚焦阿尔茨海默病的科普作品,《追》采用微电影的形式,在展现创作者和外婆之间情感纽带的同时,也让膳食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的知识深入观众内心。在制作《追》的那段时间里,何静将几乎全部空余时间投入剧本创作、分镜构思、场地规划、实地拍摄、剪辑和后期制作中……这不仅是在传播科普知识,更是在给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和家属最真挚和最热忱的援助。

a7362592056bf0ddb389748b28826cbb.jpg

720a37f5bd4033ecd2aa3726bfdd2b08.jpg

fa7233371ac6a4267acda18b4c906aeb.jpg

外婆的故事

  我叫何静,是一名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我要讲述一个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的外婆。

  读高中时,我注意到外婆变得越来越健忘。我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外婆变得越来越唠叨。她常常坐在我身边,一遍遍地诉说她年轻时那几段英勇与欢乐的往事,哼唱着那一两首铿锵的老歌,并反复询问她关心的那几个问题。她对自己说过或听到的话总是转瞬即忘,但她仍然清楚地记得我是她深爱的孙女“阿静”。每次离别时,她都会握着我的手,完整地说出“阿静,阿奶祝你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高升”这样的话,然后走到阳台张望我离开的背影,不舍地流泪。

  一年年过去,外婆的症状也逐渐加重。到我上大学时,她变得沉默寡言,常常蜷缩在沙发的一角,用手背托住因疲惫或打盹而不时低垂的脑袋。最令人心痛的是,她开始认不出我,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堵无形的墙。在她看我的眼神里,多了几分陌生、迷茫与空洞……

  折磨外婆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种复杂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与遗传因素、蛋白异常沉积、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元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会造成弥漫性脑萎缩。在此过程中,患者的记忆和思考能力会逐渐丧失,就好像大脑在慢慢生锈。除了外婆,我频繁地从亲友口中听说身边其他老人的认知障碍问题。在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已成为导致老年人失能与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c0342ccb6a949bfb3b4b0b58a2f1b676.jpg

66be08bf324df5c01e8bf7022a70ffb1.jpg

拿起摄像机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外婆,我仍然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如果当时我们对这种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或许就能及时发现外婆的异常表现,而不是错误地将她的种种行为简单归因于“自然衰老”。

  作为一名专注于饮食营养领域的医疗工作者,我知道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对于延缓认知衰退、预防乃至控制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更好地传播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知识,我用三个月的时间制作了一部科普微电影,并将它命名为《追》。

  在这部作品里,我穿越时间,回到外婆的大脑还没有被病魔侵蚀的时间点,用自己所知的营养学知识,通过搭建脑健康膳食模式,并用小红花“监督”外婆完成情况的方法,成功逆转了时间线,避免或者延缓了外婆患上阿尔茨海默病。虽然这一切只是虚构的情节,但我知道作品传达的科学知识是真实的,哪怕只有一名观众看到了《追》,也可能将知识传播出去,那么或许可能挽救一个家庭。

  拍摄过程中,最触动我的是在老家院子里重现外婆形象的那一刻。为了精准再现我与外婆的生活场景,我选择了充满回忆的老家院子作为拍摄的核心场地。再度踏入这片满载回忆的土地,我的记忆瞬间被唤醒,处处都是外婆昔日的身影以及满载温情回忆的老式物品。当饰演外婆的演员装扮完毕,站在院子里试镜时,她佝偻的背影、扎起的银发和深蓝色的带花衣裳,仿佛让外婆穿越了时空,我的心顿时泛起无尽的波澜。

  据统计,我国目前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约1699万人。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减弱、行为改变,以及社交能力下降等症状。这些变化会逐渐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使他们难以照顾自己,并难以和家人沟通。迄今,阿尔茨海默病还无法治愈。

合理饮食,才能保护大脑

  在《追》中,我通过设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弥补了自己的遗憾。膳食营养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总体来说,特定的脑健康整体膳食模式可使多种膳食营养素协同起来,对大脑发挥更好的保护作用。膳食模式依从性越好,患上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越低;即便发病,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疾病发展和改善临床症状。

ffab8b6c056135f9b24afafd537e5b16.jpg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中指出,合理饮食对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的预防有一定的帮助(I级推荐,B级证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可以减缓记忆力下降的速度。

915373bccddf635f86e045da5de9016b.jpg

MIND膳食模式

  研究显示,“MIND膳食模式”能显著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减缓衰老相关认知功能下降。为什么膳食能够影响大脑健康?这是因为,合理的膳食搭配能维持神经细胞和突触膜的完整性,并调节肠道菌群多样性,而肠道菌群又可以通过“肠-脑”轴影响大脑。再加上神秘的表观遗传等因素,可以说,吃得合理,大脑才健康。

  MIND膳食模式在强调摄入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物、海鱼、家禽和橄榄油等食物的同时,也限制包括红肉及加工肉制品、黄油和人造黄油、全脂奶酪、糕点和糖果、油炸食品和快餐在内的不利于大脑健康的食物。美国芝加哥市的一项以社区老年人为基础的研究表明,相比完全不采用MIND膳食模式的人,坚持该种膳食模式的人群的认知水平相当于年轻了7.5岁。

975b6fe8b6c7f4164b5c74c702132af4.jpg

e9b9062774365a336098779032b7e144.jpg

增加绿叶蔬菜摄入

  许多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蔬菜摄入量较高与认知能力下降速度较慢相关,其中绿叶蔬菜的相关性最强。每天食用1~2份(每份80~100克)绿叶蔬菜,可以显著减缓认知衰退。在快速记忆和衰老项目中,与那些很少或从不吃绿叶蔬菜的人相比,每天吃1~2份绿叶蔬菜的人表现出更慢的认知衰退速度,相当于年轻了11岁。

0e37a0175ef1c96418c57206d884076e.jpg

edcf911cf6d039bb256fd3580d35c832.jpg

多食用浆果类水果

  推荐每周吃至少两份浆果,每份约为一拳大小。浆果含有较高的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花青素)和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能够保护大脑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适当限制红肉摄入

  限制红肉摄入,这主要是基于铁、铜和饱和脂肪的考虑。过量铁在大脑中的沉积、铁过载导致的氧化应激以及铁死亡等机制,都可能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香肠、腌肉、火腿等加工红肉更要少吃。此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铜代谢异常也与阿尔茨海默病有密切关系。

0ba6f91ee2eb3b492ce91a165bf63a7d.jpg

687f4eb3587076f93cd3db583d025c6d.jpg

适量补充粗粮

  粗粮主要包括全谷物、杂豆以及薯类,它们是植物性蛋白质、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钾、镁等营养素的优质来源。老年人在食用粗粮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咀嚼能力、消化功能和肠道耐受性,循序渐进、粗细搭配。只要提前浸泡,炖煮够久,粗粮也能炖成适口粥。

d225590f6bd74653bed46bf912ee5694.jpg

选择低汞鱼类

  虽然鱼类对大脑健康有益,但应选择汞含量较低的品种。一般来说,生活在清洁水域、生命周期较短、食物链层级较低的鱼类体内汞含量相对较低。

916f60fda7a1fd38afa0965cd47a5b63.jpg

作者简介

  何静,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主管技师,长期投身营养领域科普创作,荣获2024年“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85d53af80e7bf14560f27b607ce22816.jpg

  拍摄《追》,最直接的原因是我的外婆罹患此病。我希望通过创作一些科普作品来提高该病的公众认知度,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老年人的营养健康状况。事实上,《追》发布后获得了广泛关注,反响强烈,这表明我国许多家庭都有类似的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痛苦是深重的,但并非无计可施——科学的饮食干预,能起到预防发病或延缓病情恶化的作用。然而,感官功能下降,认知障碍,味觉,咀嚼,吞咽功能减退……种种问题让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很难坚持这种饮食模式。他们容易食欲不振,忘记进食或失去对食物的兴趣。膳食干预是一条漫漫长路,只靠患者本人无法走完,需要家人陪他们慢慢走下去……

02396467a425d599dc60b6a3e31facdd.jpg

确定主题

  为了更好地传播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知识,我决定尝试制作一部科普微电影《追》。这部作品不仅是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更是对我与外婆回忆的一种追寻。

ef55f21bda1eba16561cab1777c00143.jpg

创作剧本和构思分镜

  在制作5分钟的微电影《追》时,我面临了在有限时间内融合科普主题和情感表达的挑战。为此,我精心设计剧情,提炼内容,并优化语言表达,以确保多角度细致展现科普主题和剧情的丰富层次。

73e4f34737548237dcaec019a352e16d.jpg

选择拍摄场地

  在拍摄微电影时,最感人的一幕是在老家院子重现外婆的形象。我选择了这个充满回忆的地方作为拍摄地,以精准复现我和外婆的共同生活场景。当演员穿上外婆的服装,站在院子里,她佝偻的背影、扎起的银发和深蓝色的带花衣裳让我仿佛看到了外婆本人,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cad658277def655aa7382ddd2620da85.jpg

拍摄、剪辑、配乐

  在技术层面,我们面临了从拍摄到后期制作的一系列挑战。为了塑造“外婆”角色,我们不仅在服装造型、拍摄角度和画面构图上进行了精心设计,而且通过背影、模糊侧身和虚化正面等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我记忆中的外婆形象。后期制作尤为关键,我需要确保画面的连贯性、音画协调和色彩的统一性,这也是整个制作过程中对技术要求最高的部分。

b6896e84a1b9c2cc40532eb15d21e44c.jpg

团队合作

  这部作品是团队合作的结晶。我们的拍摄团队平均年龄24岁,3岁的女儿本色出演,9岁的外甥负责反光板,50多岁的姨妈负责手部特写,一位摄影爱好者同事负责拍摄。后期制作中,我的妈妈参与了配音,我的舅舅为主标题“追”以及部分片尾字幕亲笔书写了毛笔字,英语专业的同学校对了英文字幕。

4ae907910cfd873f08e61a8f7249944c.jpg

作品反响

  最令人欣慰的是,这部作品获得了广泛的好评。通过账号内数据对比,我发现这部作品的播放量与转发量显著超越了我们以往采用常规口播形式的作品。在新媒体平台的评论区,网友称赞这是一部有情怀、有温度的感人作品,引发了他们对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老年人营养健康的关注与重视。许多观众表示被深深打动,甚至流着泪看完了整部作品。同时,作品也激励了更多医务工作者投身于科普事业,有同行把我戏称为“营养届的李子柒”,称在作品中看到了营养之于生命的价值与魅力。

a9e7103d4ece068309443c84cacbde6a.jpg

创作感悟

  这次创作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普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情感的交流。通过讲述个人故事,我们可以让复杂的医学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我深信,创作也是遵循能量守恒的:我们倾注于作品多少能量与心血,作品就能以多大的能量去照亮每一个遇见它的心灵。

往期

    《追》的故事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