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纪轻轻的人血压高了,血糖飙了,腰围也大了一圈。如今,年轻人“带病生存”成了常态。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30万人死亡,其中超过80%是被“慢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磨走”的。更扎心的是,许多人患上“慢病”不是被命运安排,而是输给了“懒”“馋”或“不良生活方式”。要知道,生活方式不改,医生都没辙。
说白了,对抗“慢病”就是一场持久战,你真正要面对的敌人是自己。
生活方式“生出”了一门医学
2020年9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了首个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标志着生活方式医学在我国正式落地。不久前,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那么,什么是生活方式医学?为什么会出现一门新的医学学科?
回想一下,以前我们生病了怎么办?发现长肿瘤了,就在它扩散之前切掉它;发现有高血压了,就长期服药控制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本质上都是“以疾病为中心”,得什么病就治什么病。
说白了,对抗“慢病”就是一场持久战,你真正要面对的敌人是自己。
生活方式“生出”了一门医学
2020年9月,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了首个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标志着生活方式医学在我国正式落地。不久前,第四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那么,什么是生活方式医学?为什么会出现一门新的医学学科?
回想一下,以前我们生病了怎么办?发现长肿瘤了,就在它扩散之前切掉它;发现有高血压了,就长期服药控制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些本质上都是“以疾病为中心”,得什么病就治什么病。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最大的病因是生活方式,健康和长寿大半取决于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比起先天基因或环境等其他因素,我们的生活方式才是健康与长寿的最大主宰者。这意味着,现在的常规医疗手段(包括药物、手术、疫苗等)在生活方式面前都意义不大。好在,生活方式医学这门新的医学学科正在专攻这个课题。
生活方式医学,顾名思义,就是让你的生活方式变成你健康路上的最佳盟友。通过调整饮食、规律运动、保证充足休息、进行心理调适、积极社交和远离不良嗜好,你可以把80%的“慢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谢症候群及肥胖等)挡在门外。要知道,这一切都不需要你吞下一堆药丸,也不用接受痛苦的手术,只需要日常习惯的一点点改变。
健康和长寿取决于

先天基因

生活方式

环境等其他因素
生活方式医学的核心


或许你会想,生活方式医学不就是老生常谈的“上医治未病”吗?不全对。要知道,“预防为主”是公共卫生领域一直以来倡导的,但在实施层面,大众化建议往往难以满足个体需求,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习惯,以及所处的环境等都各不相同。
那么,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之路?生活方式医学给出了答案。它在治未病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具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医学≠治未病
举个例子,一个人的血压测定值为150/95毫米汞柱,按标准应诊断为高血压,进而建议吃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如果是初发高血压患者,且没有并发症,完全可以通过非药物疗法——即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有效管理,甚至有望在5年内实现病情的显著改善或逆转。那么,如何调整他的生活方式?是只需要他减重就行?还是要减重和减脂并重?除此之外,他是否有失眠问题?是否酗酒?这些问题要不要解决?要知道,睡眠不足、过量饮酒等问题同样可能加剧血压升高。所以,只有全面审视患者现有的生活方式之后,才能为他开出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处方。
正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的专家所说:“生活方式处方如同药物处方一样,有着非常明确的频次、剂量、时间、形式、类型等,是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量身定制的。”
在生活方式医学面前,患者的生活方式既是诊断对象,也是治疗处方。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机器”,只有找到适合它的“保养手册”,才能让它运转得更好。
那么,如何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康之路?生活方式医学给出了答案。它在治未病的基础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具体化的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医学≠治未病
举个例子,一个人的血压测定值为150/95毫米汞柱,按标准应诊断为高血压,进而建议吃降压药来控制血压。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如果是初发高血压患者,且没有并发症,完全可以通过非药物疗法——即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有效管理,甚至有望在5年内实现病情的显著改善或逆转。那么,如何调整他的生活方式?是只需要他减重就行?还是要减重和减脂并重?除此之外,他是否有失眠问题?是否酗酒?这些问题要不要解决?要知道,睡眠不足、过量饮酒等问题同样可能加剧血压升高。所以,只有全面审视患者现有的生活方式之后,才能为他开出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处方。
正如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的专家所说:“生活方式处方如同药物处方一样,有着非常明确的频次、剂量、时间、形式、类型等,是针对不同个体、不同疾病量身定制的。”
在生活方式医学面前,患者的生活方式既是诊断对象,也是治疗处方。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一部独一无二的“机器”,只有找到适合它的“保养手册”,才能让它运转得更好。
容易导致高血压的因素


生活方式医学的悄然兴起提醒我们,健康不是体检报告上的数字,而是藏在一餐一觉、一步一息里的小细节。它也在告诉我们,在疾病找上门来之前,不如主动出击,去改掉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
别小看饭后的一场散步、疲倦时的一次小憩,健康不在远方,它就在你迈出的每一步中,在你做出的每一个微小改变里。
小知识
研究表明,某些高血压患者可尝试等长训练(一种静态肌肉收缩练习,如靠墙静蹲或平板支撑),坚持8周能够有效降低收缩压约10毫米汞柱,堪比服用一片降压药的效果。
别小看饭后的一场散步、疲倦时的一次小憩,健康不在远方,它就在你迈出的每一步中,在你做出的每一个微小改变里。
小知识
研究表明,某些高血压患者可尝试等长训练(一种静态肌肉收缩练习,如靠墙静蹲或平板支撑),坚持8周能够有效降低收缩压约10毫米汞柱,堪比服用一片降压药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