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荷花 浙江省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
孙广趁 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中学
摘 要:在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中,教师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项目化教学的实施。针对项目化学习教师支持中存在的不足、过度或低效问题,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优化路径。重点围绕项目启动、实施、复盘三个阶段,提出通过搭建多种支架,给予学生学习适时、适法、适量的支持,从而助力学生实现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教师支持;初中英语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倡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要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由真实的问题或任务驱动,综合运用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自主开展项目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项目化学习具有明确的教学特性,即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与辅助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与主体作用。在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中,这种特性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平衡(李威峰,2023)。因此,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支持。
然而,目前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的教师支持中常见以下三类问题:
第一,教师支持不足,项目化学习质量低。对于学生,尤其是语言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如果缺少足够的教师支持,他们容易因学习压力过大而难以有效推进项目实施。这会导致学生发展空间有限,无法实现项目化学习的育人成效。
第二,教师支持过度,学生素养发展慢。教师忽视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过度干预学生的学习设计与实施,使学生缺乏自主探索的空间和决策权。过度的教师支持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能导致学生素养发展缓慢甚至受阻。
第三,教师支持低效,项目实施提效难。教师缺乏对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点和挑战强度的科学预判,未能在关键时刻提供适时、适法、适量的支持,从而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和实施效果的提升。
二、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支持的概念理解
“教师支持”这一概念源于“社会支持”。Raschkwe(1977;转引自李丹,2024)认为,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感知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与支持。Fraser 等人(1996;转引自李丹,2024)提出,学生只要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情感关怀与支持,就可以被定义为教师支持。欧阳丹(2005)首次在国内引入“感知教师支持”这一概念。刘斌等(2017)将教师支持划分为自主支持、认知支持、情感支持三个维度。栾琳等(2022)进一步提出,教师支持策略包含了给予挑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自主、激励认可和反馈评价六个维度。
基于上述概念阐释,笔者认为,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支持”是指教师在学生在开展项目化学习的全过程中,发挥主导与辅助的作用,通过搭建情境型、策略型、资源型、交流型和评价型等多种学习支架,为学生提供适时、适量、适法的支持(如图1所示)。教师支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帮助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通过教师的有效支持,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性与自主性,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提高语言运用与迁移创新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作为支持者,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遇到的困难提供及时的引导与指导,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夏雪梅,2023)。
三、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支持的实施路径
1. 予支架支持:情境—策略—资源—交流—评价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支持的体现之一是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结合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从学习支架的作用角度,可将其分为五种常见类型:情境型、策略型、资源型、交流型和评价型(汪湖瑛,2024)。项目过程中,教师通过真实情境和驱动性问题启动项目,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实际,为学生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适时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或社会资源支持。同时,搭建交流型支架和评价型支架,推动项目化学习的实施与反思,促进项目成果的展示、评价与优化。这五种支架的搭建旨在帮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在教师的策略与资源支持下,通过交流与多元评价,逐步提升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2. 分阶段支持:启动—实施—复盘
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一般分“启动—实施—复盘”三个阶段。各阶段要点如图2所示。
项目启动阶段,教师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创设或改编教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学习与运用语言的目的。(2)共谋实施。教师指导学生规划项目,帮助他们掌握项目管理的方法与技能。(3)共制评价。通过与学生共同制定项目过程评价和项目成果评价等评价细则,以评价量规确保项目的实施方向性与规范性。
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主要通过策略、资源、交流三种类型的支架为学生提供支持,帮助他们完成高质量的过程学习。当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遇到棘手问题时,教师通过方法指导,搭建策略型支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当学生面对因学习资源不足而影响项目进展的情况时,教师提供资源型支架,如推荐相关网络资源或参考书目等,助力项目推进。当学生需要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时,教师应及时提供交流型支架,为学生搭建交流的机会与平台,推动项目化学习的深入开展。
在项目复盘阶段,教师通过搭建评价型支架,依据项目启动阶段制定的评价细则,引导学生对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进行自评与互评。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断反思,自主复盘,改进学习成果,推动项目迭代与优化。
四、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支持的实践案例
基于上述项目化学习中的教师支持实施路径,笔者以外研版《英语》(2024年版)七年级上册Unit 1 A new start的Presenting ideas板块为例,进行具体阐述。本单元的主题是“初中学校生活”,属于“人与自我”的范畴,涉及“多彩、安全、有意义的学校的子主题。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初中生活,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勤学善思。Presenting ideas板块为教材的单元主题实践板块,本单元的主题实践是“Make a poster about your first week at junior high”,要求学生围绕单元主题,以“My first week at junior high”为标题,叙述对初中学校生活的认知,并设计一张海报,内容包括本单元前几个板块所学的“important lesson at junior high”“problems and solutions at junior high”和“plans for junior high”。这是本单元的综合产出。基于该板块开展依托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学习,既可巩固并提升学生的单元学习效果,又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1. 项目启动时:分析学情,预判支持
本单元为七年级第一个单元,授课时,学生进入初中还不到一个月,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能力较弱,虽然对初中生活满怀期待,但也面临学习强度增大的压力,尤其渴望教师支持。尽管部分学生可能在小学阶段接触过项目化学习,但对项目的整体规划与设计仍缺乏清晰认知。项目化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组织能力、交际协调能力和持续探究能力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学生难免遇到较大的挑战。教师支持的介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安全感,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落实学习内容,推动语言学习与运用,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学用一体。
基于上述学情分析,在项目启动阶段,教师通过搭建情境型支架,结合学情及教学实际,逐步引导学生明确项目主题与内容,确定项目成果形式和评价标准,同时帮助学生制订项目实施规划表,促进项目的顺利推进。这些支持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项目化学习的方法,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质量,确保项目化学习的高效完成。
[案例描述]
首先,教师将本单元项目的情境与驱动性问题设计为“Junior high is a new start for us. How can we make a poster to present our understanding of school life at junior high?”。然后,与学生共议,将项目主题修改为“Make a poster about your first month at junior high”,确定了项目成果形式为海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将该项目分解为三个子项目:“describe your important lesson at junior high”“share your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t junior high”和“make plans for junior high”。
本单元Presenting ideas板块提供了海报框架,涵盖studies、activities、problems和feelings四个维度。在确定项目学习内容时,教师基于项目目标与学情,将上述四个维度调整为“my first/ favourite lesson”“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rimary school and junior high”“the problem and plans”和“my thanks to parents/ teachers/ friends/ …”。如此,引导学生明确项目主题、项目成果形式与内容、项目学习内容,制订项目实施规划表和评价标准等。
[教师支持意图]
该项目是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个英语学科项目。在启动阶段,教师基于学情分析,正确预判了教师支持的量与度。在具体实施阶段,首先,教师搭建情境型支架,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积极投入项目化学习,迁移运用语言知识,分享自己的真实经历与感受。其次,结合学科教学进度,将分享的主题内容从“my first week”改为“my first month”,使项目推进与单元学习进度相吻合。再者,通过三个子项目的实施,帮助学生明确项目内容范围,降低完成项目成果的难度,确保项目逐步达成。最后,对项目成果内容的四个维度进行了调整,增强其关联性与逻辑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这个阶段,教师支持以示范和引领为抓手,强调遵循生活实际和学生能力,通过搭建适当适量的支架,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实施中:基于学情,给予支持
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支持主要聚焦策略型、资源型和交流型三种支架的搭建,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发展。具体而言,当学生面临挑战时,教师提供策略与资源支持;把握契机,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团队合作推进学习进程;瞄准时机,依据子项目的评价标准实施形成性评价,助力学生持续学习与改进。
[案例描述]
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需逐步完成三个子项目,并将其成果整合成最终的项目成果。在完成子项目2“share your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t junior high”中,教材相关内容与语言输入较少,难以支撑学生完成任务。因此,教师借助浙江省配套作业本七年级上(B)的两篇文本,补充problems和solutions相关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合相关信息,增加语言知识与内容的输入量,提供资源型支持。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结构化图式,梳理项目成果所需的语言支架,为最终项目成果中该部分内容的交流与展示做好准备(见图3)。
在子项目3“make plans for junior high”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面临文本理解与成果形成的双重挑战。教师再次给予策略型支架的支持,引导学生从教材Reading for writing板块语篇中找出小学与初中学校生活的不同点,以及由此引发的问题、计划与感谢。学生按此逻辑梳理文本内容,提炼文本重点词块。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提炼项目成果海报的文案框架及语言支架,为子成果3的语言输出做好铺垫。
在每个子项目完成后,教师都会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交流项目成果。通过搭建交流型支架,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探讨学习方法,既推进子项目成果的修订与形成,又为他们的语言输出搭建平台。
[教师支持意图]
本阶段的教师支持主要体现在基于学情,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支架以提升学生学习质量。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学习策略,拓宽学习渠道,促进深度学习,提升语言学习质量。当学生面临学习资源不足的困难时,教师及时提供资源支持,培养学生自主利用多渠道资源辅助学习的能力。其次,教师利用项目实施中的课内学习时段,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在培育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语言学习质量。最后,教师搭建交流与展示平台,给予学生情感价值,激励学生持续推进项目实施。
3. 项目复盘时:评价支持,迭代促学
在项目复盘阶段,评价型支架是教师支持的核心。通过搭建评价型支架,教师引导学生推动项目化学习的落地,实现“以评促学”。
[案例描述]
本单元的项目成果是制作海报。在学生制作海报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制定评价标准,以内容(Content)、版面设计(Design)和团队展示(Presentation)三个维度(见表1)对学生的项目成果及展示进行评价。在学生完成海报制作与成果展示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依据表1开展自评、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并在全班项目小组中评选出五张最佳海报和五个最佳展示。学生通过自评、同伴评价和师评,复盘并反思项目过程、项目成果及项目展示,总结经验,以提升今后项目化学习的质量。这一过程也优化了本单元的项目成果。图4是两组学生的优秀项目成果。
[教师支持意图]
本阶段的教师支持呼应项目启动阶段。教师依据评价量表和学生展示,评估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其他素养的达成情况。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客观复盘各阶段的学习,正确认识学习成效,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个人及团队的学习成果。随后,教师通过搭建交流型支架,给个人与团队提供了总结项目设计与实施的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设计与实施项目的能力。
五、结语
在初中英语项目化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搭建各类学习支架,给予学生适时、适法、适量的教师支持,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顺利且愉悦地开展项目化学习,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还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提升创新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在项目化学习的实践中,教师支持设计应关注以下三点:第一,基于项目目标与学情,预判教师支持的时机与类型;第二,基于学生学习实际,把握教师支持的量与度;第三,基于项目学习内容,选择教师支持的方式。期待广大教师在教师支持的视角下,持续探索与创新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实现高质量的教师支持设计,助力项目化学习的高质量达成。
参考文献
李丹. 2024. 教师支持与中学生在线学习动机的关系: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D]. 重庆: 西南大学.
李威峰. 2023. 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 定义、内涵和实施路径[J]. 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 (4): 21—26.
刘斌, 张文兰, 刘君玲. 2017. 教师支持对在线学习者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 (11): 63—68+80.
栾琳, 董艳, 刘金金. 2022. 教师支持策略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的影响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3): 119—126.
欧阳丹. 2005. 教师期望、学业自我概念、学生教师支持行为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汪湖瑛. 2024. 项目化学习中的学习支架[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夏雪梅. 2023. 项目化学习中“教师如何支持学生”的指标建构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8): 90—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陈荷花,浙江省瑞安市玉海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孙广趁,浙江省瑞安市高楼镇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