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小学英语语音课堂评价基本思路与手段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英语学习2025年3月第3期
全文共9001字读完全文约13分钟

  北京师范大学
  
  摘 要:本文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和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理念,探讨了小学英语课堂中语音评价的基本思路,并举例介绍具体的评价手段和评价任务设计,以期提升教师的语音评价素养,助力一线小学英语教师语音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语音教学;课堂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一、引言

  语音是语言能力中最显性的特征,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解码词汇、梳理语法、获取语义、构建语篇和实现语用功能的基础。清晰、自然的语音语调能够为有效的口语交际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阶段,英语语音教学对培养小学生英语语感,强化英语发音技能,提升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也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和语言能力发展打好坚实基础。因此,语音教学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语音知识是课程内容六要素中语言知识的一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音和语义密不可分,语言依靠语音实现其社会交际功能。英语的语音包括元音、辅音、重音、意群、语调与节奏等。说话者通过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和观点,反映态度、意图、情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19)。

二、当前小学阶段语音教学现状

  小学英语教材大多设有专门的语音板块,为教师开展语音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和活动支持。例如,根据《课标》编修的人教版教材中的Let’s spell板块,北师大版教材中的Sounds and Words板块,以及外研版教材中的Fuel up板块等。不少研究也展示了教师在一线教学实践中将语音与语义相融合的探索与尝试,其主要教学活动设计和手段包括:基于主题情境、巧用绘本故事开展的语音教学实践(如陈婉娇,2023;莫莺燕,2024;孙莉,2024),以及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如崔慧,2024;王小丽,2024)。这些实践充分体现了《课标》倡导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应用。

  然而,现实中语音教学在课堂中整体用时占比较低,且教师对学生语音表现的评价和反馈不足。教师应如何有效评价学生的语音学习表现?如何持续跟踪和获取语音教学和学习表现的相关证据,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语音学习表现,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本文将从“教—学—评”一体化角度,为教师提供语音课堂评价的思路和手段。

三、“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语音课堂评价基本思路

  课堂评价指系统化地收集有关学生语言使用表现情况的证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据此为学生提供反馈并基于此提升教和学的效果(Turner,2017)。在《课标》中,课堂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关键环节。《课标》指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设计并实施目标、活动、评价相统一的教学。教师要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上,真正落实“教—学—评”一体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始于目标设定(高淼、柳丽萍,2024)。其中,目标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即“学习目标”,它指明了学习方向,也是教师设计教学任务、学习活动以及评价任务的起点(Wiggins & McTighe,2005)。因此,在教师进行单元目标设计和课时目标设定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及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语音教学目标细化并融入学习目标之中。这种目标导向的设计为开展语音课堂评价提供了基本思路,即以明确的目标为起点,进而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课堂评价活动。

四、语音评价标准的确定

  在语音课堂评价(也包含终结性评价)中,首要任务是明确评判语音质量的标准。Munro & Derwing(1995)提出了三个重要标准:清晰度(intelligibility)、可理解度(comprehensibility)和“口音”(accentedness)。 其中,清晰度指听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听辨说话人的发音;可理解度指听者理解说话人所说话语的难易程度;口音则是指从听者的角度来看,语音与本族语标准语音存在明显差异。影响清晰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音位层面的错误和词重音错误;影响可理解度的因素不仅涉及音位层面,还包括词汇、语法和流利度的表现;造成听者感到说话者有口音的因素包括发音不准确、不地道,语速过慢以及韵律方面的问题等(Kang & Ginther,2018;高淼、王隽,2020)。在这三项标准中,清晰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因此,一线英语课堂的语音教学不应追求“本族语”原则 (nativeness principle),即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发音要求,而应以清晰度原则为指导(North & Piccardo,2019;Hancock,2020),关注学习者在音段和超音段方面的表现。

  音段是语音中单个的音素,如元音和辅音;超音段则是语音中涉及超出单音音段以上的方面,涵盖语音的韵律、节奏和语调等特征,主要包括音节、重音、声调和语调等(胡壮麟,2019)。在小学英语语音评价中,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课程内容六要素中对语言知识下语音知识的描述和学业质量标准有关语音的相关描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清晰度为首要目标,同时兼顾可理解度,对学生的语音表现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下将介绍适合小学语音课堂评价的具体手段和任务设计,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开展语音教学与评价活动。

五、语音课堂评价活动设计

  1. 发挥促学效果的评价任务设计

  《课标》提出评价要发挥促学、促教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在语言测评领域,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Learning-oriented Assessment,以下简称LOA)理论为课堂评价任务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LOA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性,强调基于目标设计的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同时也是评价任务,评价任务能进一步发挥促学效果。课堂语音学习任务既包括教师常用的歌谣诵唱、绘本朗读、单词拼读游戏,也包括基于真实情境创设的角色扮演任务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这些任务时,必须确保学生完成任务所使用的话语资源包含教学目标中设定的语音特征。

  这里介绍两种更聚焦特定语音特征的课堂任务。第一,基于“最小对立词对”(minimal pair words)的任务设计。最小对立词对也称最小对立体,指两个单词仅有一个音素不同,而这个音素的不同导致两个单词意义的改变。通过练习这些单词对,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不同元音和辅音音素的发音方法。在课堂语音教学环节,教师可基于学生学习过的单词,设计若干组最小对立词对(如big/bag、fun/fan、cat/ cap、ship/sheep等),并请学生大声读出。之后,教师基于语音的清晰度对学生的发音进行反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这项任务还可作为小组活动,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练习和同伴反馈。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音的准确性,还能增强对语音特征的敏感性。此外,教师也可以设计如下含有最小对立对的句子,让学生在句中把握不同音素的发音:

  (1) — Is that a pear?

  — Is that a bear?

  (2) — They say bye.

  — They say pie.

  (3) — I see a cat.

  — I see a rat.

  第二,基于图片的口头产出任务也可以作为课堂评价活动,同时也能够作为学习任务来提升学生的语音能力。描述两幅近似图片之间的差异是一项常用的口头任务,教师可首先确定含有特定音素的关键词,然后从网络上搜索相关图片(如提供大量高质量免版税图片的网站https://pixabay.com/和https://www.pexels.com/zh-cn/),或使用AI工具画图,设计出两幅包含这些关键词且存在几处差异(通常为4—8处)的图片。该任务既可以作为个人的口头描述任务,也可用于两位学习者之间,成为具有互动性的Diapix 任务。Diapix 任务是一种通过两人协作完成的口头交流任务,要求两位学习者通过语言交流共同找到两幅图片之间差异。以图1为例,学生使用的话语可能包括:

  A: In my picture, there’s a picture of a pig on the wall.

  B: In mine, there’s a picture of a pear.

  B: I can see a bird from the window.

  A: I can see a plane from the window.

  …

  剑桥A1 Movers考试的口语任务一 “Find the differences”也属于Diapix任务,教师可以查看样题设计*,结合自己的语音教学目标,选择特定语音特征,设计适合自己学生水平的Diapix任务,用于课堂教学,并基于学生的表现作出反馈。

  2.课堂观察表设计

  当教师系统性地对学生的语音表现进行课堂观察时,这实际上是在实施课堂评价。课堂评价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语音学习和教学优化的有效手段。为了确保观察的系统性和目标导向性,教师可根据学习目标设计课堂观察表,以便准确记录学生的语音表现,获取相关信息,并基于此作出反馈和调整,优化后续教学,实现“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例如,教师根据外研版小学《英语》(2024年版)三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和学情,在Unit 6的单元学习目标中,设定语音维度目标为“能听辨/ʌ/的音;能在语流中正确发出/ʌ/的音”(关于有效的学习目标撰写,参见高淼、柳丽萍,2024)。围绕上述目标,教师结合本单元教学内容,设计课堂观察表(见表1)。第一列为观察的内容,第二列根据学生表现情况作出记录,第三列简要记录需要提升的地方。

  基于表1,教师可以对标上述单元学习目标,获取学生的语音表现信息,进而针对学生未能掌握的/ /在单词中的发音的具体情况,进行下一步精准教学。

  3.同伴互评和自评表设计

  同伴互评和自评是课堂评价中重要且有效的手段,能够体现评价中的学生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其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同伴互评和自评的评价标准依然是基于学习目标来细化和制定,同时评价任务的设计应注重将语音融入语篇中。只有在语境中运用语音知识构建语篇、传递意义、表达情感和观点,才能达成用语言交流的目的。例如,教师可针对英文儿歌唱诵、绘本朗读或角色扮演中目标语音特征的表现情况,请学生开展同伴评价。同伴互评表可以参考表2设计。

  教师应在进行同伴评价之前,详细解释不同级别的分值含义,让学生知道不同分值对应何种语音表现。表2分值可解释如下:

  ●1 = Needs Improvement 需要改进(学生在语音和整体节奏方面表现不佳,需要提高。)

  ●2 = Fair尚可(学生基本可以做到发音清晰,有一定节奏感,但存在一些错误。)

  ●3 = Good良好(学生整体做得不错,几乎没有问题。)

  ●4 = Very Good非常好(学生做得非常好,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错误。)

  ●5 = Excellent优秀(学生不仅做到了语音清晰节奏明显,且能充满热情地诵读,具有感染力。)

  自评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简明易懂的自评表。在单元或课时学习之后,学生可通过自评表对自己的语音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以上文提到的语音维度目标为例,教师可参考表3进行设计(篇幅所限,仅列出部分条目)。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可以利用AI工具,帮助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发音和标准发音样例,更好地反思和提升语音表现。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基于学习目标,确定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单词发音或包含特定语音特征的语篇发音,将配套的语音材料作为样例示范。学生首先听示范音频,随后录制自己的发音,再对比自己的语音和样例发音,找出差异并进行自评。通过这样的对照练习,学生可以针对发音不一样的地方进行反思,而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表现提供反馈与针对性指导。基于对照练习的自评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特定发音的记忆,增强学生的语音意识(Dlaska & Krekeler,2008)。以句子对照练习为例,其呈现方式可如图2所示。

  4. 诊断性测评任务设计

  诊断性语言测评常用于确定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强项和弱项。诊断性考试的重要价值之一是快速反馈,而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能够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也有利于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武尊民,2017,2021)。语音教学中的诊断性测评任务为教师开展反馈提供依据。对学生语音表现的诊断可以从语音感知(perception)和语音产出(production)两个维度展开。例如,以下任务可以用来考查学生对句重音的感知能力。句重音是一项重要的超音段特征,能体现语流中的信息焦点,影响交际的效果,同时也是外语学习者需要加强的领域。在小学阶段,教师通过对学生重音感知的诊断和反馈,可以提升学生的超音段意识,帮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正确使用重音,达成交际目的。

  Listen carefully while your teacher reads sentences 1—10. Pay attention to the stressed word in bold and capital letters. Do you hear sentence A or B?

  Circle the sentence you hear.

  Example:

  A. Do you LIKE the new teacher?

  B. Do you like the NEW teacher?

  (1). A. Let’s take a PHOTO together.

  B. Let’s take a photo TOGETHER.

  (2). A. WHO is in the bedroom?

  B. Who is in the BEDROOM?

  (3). A. I see numbers everywhere!

  B. I see NUMBERS everywhere!

  (More sentences omitted.)

  对于学生语音产出的诊断,比较常见且易于操作的一项任务是朗读。教师可以基于语音教学目标,明确需要学生掌握的音段特征或超音段特征,然后选择包含这些典型语音特征的朗读材料。所选材料可来自教材,也可选自绘本或创编。需要注意的是,朗读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内容要易于学生理解,不可有生词或未学过的句型;语篇类型要符合学生认知,以小故事或朗朗上口的童谣为佳。教师可以使用微信小程序或发送任务链接,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朗读录音并上传。随后,教师可采用评价反馈单(见表4)或类似的评价表对学生的录音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反馈应注重积极肯定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指导应具体且有针对性,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5. 电子档案袋设计

  电子档案袋(e-portfolio)可以系统记录学生一学期的学习表现和进展,提升学生的自评和自我反思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更适合基于音频的听力、口语和语音学习。然而,这种工具的使用对师生的数字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小学生来说,还需要家长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因此,教师需结合具体学情和现实条件,审慎决策是否使用电子档案袋。

  若条件允许并决定使用语音学习电子档案袋,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中的听力和口语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建构自己的档案袋。以下是电子档案袋的主要内容要素;(1)老师日常布置的语音任务录音文件及教师反馈;(2)学生自己容易读错音的单词列表及对应录音文件;(3)学生基于教材,列出的一组不同语调的句子及对应录音文件;(4)学生认为自己读的最清晰和流畅的教材中的1—3段材料(小故事、小诗等)的录音文件;(5)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教材中的一首英文儿歌的录音;(6)一段学生自评的录音或视频,谈自己在口语和语音学习上的进步和感受,分享自己在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方面的变化等。

六、结语

  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重点在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语音教学与评价应以学习为导向的评价理念为指导,教师应尽可能减少和弱化终结性评价,凸显课堂评价和评价的促学效果,通过围绕学习目标链接教学活动、学习任务和评价任务,在“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开展语音教学和评价。语音教学应该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在特定情境和语境中进行,应与真实的听说读写任务有机结合,尽量避免孤立、机械的训练和长时间的集中学习(王蔷,2021)。

  在语音课堂评价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正向反馈,促进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数智能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有效使用AI技术,赋能语音教学和评价方式,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具交互性、真实性和趣味性的语音学习活动与更具即时性和诊断性的反馈内容。

  参考文献

  Dlaska, A. & Krekeler, C. 2008. Self-assessment of pronunciation [J]. System, 36(4): 506—515.

  Hancock, M. 2020. Mark Hancock’s 50 tips for teaching pronuncia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ang, O. & Ginther, A. (eds.). 2018. Assessment in second language pronunciation [C]. New York, NY: Routledge.

  Lam, R. 2024. Integrating e-portfolios into L2 classrooms: Education for future [M]. Bristol: Multilingual Matters.

  Munro, M. J. & Derwing, T. M. 1995. Foreign accent, comprehensibility, and intelligibility in the speech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J]. Language Learning, 45(1): 73—79.

  North, B. & Piccardo, E. 2019. Developing new CEFR descriptor scales and expanding the existing ones: Constructs, approaches and methodologies [J]. Zeitschrift Für Fremdsprachenforschung, (2): 143—161.

  Turner, C. E. 2017. Classroom assessment [A]. In G. Fulcher & F. Davidson (eds.). 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language testing [C]. New York, NY: Routledge: 65—78.

  Walker, R. & Archer, G. 2024. Teaching English pronunciation for a global world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iggins, G. P. & McTighe, J. 2005.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M]. Alexandria, VA: ASCD.

  高淼, 柳丽萍. 2024. 学习导向型评价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内涵及实施路径探析 [J]. 基础外语教育, (2): 81—88+110—111.

  高淼, 王隽. 2020.《第二语言语音测评》评介[J]. 外语测试与教学, (3): 61—64.

  陈婉娇. 2023. 单元主题引领下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策略探究——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3 Part A Let’s spell板块教学为例[J]. 校园英语, (24): 151—153.

  胡壮麟. 2019. 语言学教程[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莫莺燕. 2024. 单元整体视域下小学英语语音“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以外研版《英语》(新标准)三年级上册Unit 1为例[J]. 英语学习, (7): 10—14.

  孙莉. 2024. 基于主题情境的小学英语语音教学实践研究[J]. 英语教师, (14): 50—53.

  王蔷. 2021. 连接拼读、阅读与写作教学——均衡的英语读写素养发展模式探析[J]. 英语学习, (6) : 27—35.

  王小丽. 2024. 小学英语教学中自然拼读法的合理应用[J]. 小学生(下旬刊), (4): 94—96.

  武尊民. 2017. 诊断性语言测评为课堂教学决策提供依据[J]. 英语学习, (8): 20—25.

  武尊民. 2021. 诊断性语言测评与教师决策及英语教师评价素养——以基础教育阶段为例[J]. 外语测试与教学, (4): 1—8+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高淼,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试与评价。

往期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小学英语语音课堂评价基本思路与手段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