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英语学习2025年3月第3期
全文共8966字读完全文约13分钟

  袁汉邦 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

  于弟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 要: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用结合”,提倡在有意义的语境中学习语言知识,注重形式、意义和使用的有效对接,有助于英语语法教学。本文结合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理念,针对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现实特点,提出了三个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法教学原则,即交际真实性、循序渐进性和产出有效性,并以由关系代词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为例,从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教学环节出发,阐释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具体应用步骤,以提升语法教学效果。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语法教学;学用结合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语法知识是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直接影响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准确性和得体性。高中阶段英语语法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更加丰富的语境中恰当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学会在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新的语法知识,进一步发展英语语法意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

  然而,当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依旧存在语境意识薄弱、任务设计割裂、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具体而言,部分课堂关注语言形式,忽视语法结构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导致教学活动脱离真实交际情境,学生难以运用语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未能充分考虑难度、梯度递增及任务间的关联,难以帮助学生理解、内化和恰当运用语法知识,导致语法教学碎片化;部分教师仅以试题评价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却忽视多元评价(如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师生合作评价等)对学生加深理解语法知识和培养修正意识的关键作用,影响语法学习效果。而产出导向法强调学用结合,在交际场景中驱动语言形式、意义和用法的学习(陈浩等,2023),能够引导学生在真实交际场景中理解和运用语法知识,提升语法运用能力,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视角。

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法教学原则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创立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课堂教学理论和方法,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为一体,旨在克服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文秋芳,2018),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产出导向法的教学流程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核心环节。在驱动环节,教师首先呈现交际场景,并在学生尝试产出后说明产出任务;在促成环节,教师根据产出任务需要,设计系列促成活动,为学生搭建脚手架,促进产出任务的完成;在评价环节,教师针对学生产出中的典型问题,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等形式发现并修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补救性教学(文秋芳,2015)。

  在基于产出导向法开展语法教学时,教师应创设并说明运用目标语法的真实交际场景,通过设计渐进式教学活动,保证学习者充分接触并有效产出目标语法。同时,教师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检测学生对目标语法的掌握情况,搭建目标语法知识“学”“用”之间的桥梁,提高学习效率。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法教学应遵循交际真实性、循序渐进性、产出有效性三个教学原则,分别对应产出导向法教学流程的驱动环节、促成环节和评价环节。

  1. 交际真实性

  产出导向法倡导基于语境开展语言教学,注重特定的言语行为场景的呈现(陈浩等,2023)。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法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设置真实的交际场景,并通过交际话题、目的、身份和场合这四要素加以体现(文秋芳、孙曙光,2020)。其中,交际话题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并充分考虑学生对话题的熟悉度;交际目的侧重于向交际对象清晰陈述事实或观点;交际身份关注交际双方的身份关系,注重言语的选择和运用;交际场合涵盖学生的日常交际地点,包括实际发生和未来可能遇到的交际场合。交际场景四要素将语法学习置于具体社会文化情境下,达成学用结合的目的,并将单调枯燥的语法学习变成鲜活的语言运用实例,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陈浩等,2023)。

  2. 循序渐进性

  产出导向法提倡“渐进式”促成,通过精细的活动设计,逐步加大语言加工难度,帮助学生实现语言产出进阶(邱琳,2020)。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法教学要求教师选用包含大量目标语法的教学材料,并将其转化为在产出单位(词汇、句子、段落、篇章)和认知难度(辨识理解、按要求产出、开放性产出)上循序渐进的系列促成活动,体现“产出单位递增、认知难度递进”(邱琳,2017)的特点。这种循序渐进的促成方式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练习中反复使用目标语法,以巩固和强化语法促成效果,从而帮助学生逐级提升产出能力,最终达成产出目标。

  3. 产出有效性

  产出导向法关注产出成果的完成质量的实现情况(文秋芳,2016),提倡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完善产出成果,使评价成为复习、巩固、强化新学知识的机会,进而使学习发生质变和飞跃(文秋芳,2018)。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法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产出文本中目标语法的数量和质量为核心评价维度,综合运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师生合作评价等方式,评价并修改典型样本,实现目标语法的高频复现,促使目标语法的形式、意义和用法进入到学习者头脑中,最终实现目标语法的有效产出。

  三、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法教学实践

  本文以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中Grammar and usage板块的语法知识点——由关系代词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以下简称“定语从句”)的教学为例,阐释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语法教学的具体操作步骤。

  笔者选用该板块A Exploring the rules中的语篇作为教学输入材料。该语篇属于报刊文章,话题是“当代友谊的内涵”,内容为当代友谊的内涵和网络社交媒体对交友的影响,并提出建议以促进友谊的健康发展。该语篇的语法特征是大量使用定语从句,教师通过强化目标语法的输入频率,帮助学生观察、探究目标语法的形式结构,归纳其核心规则,并理解目标语法在语篇中的表意功能。

  1. 驱动环节

  驱动环节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产出尝试意识到自身不足,从而激发学习欲望(文秋芳,2018)。在语法教学的驱动环节,教师首先布置产出任务A,向学生呈现交际场景,介绍该任务的话题、目的、人物身份和场合,赋予该产出任务交际真实性;教师随后要求学生尝试产出任务,并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产出文本,分析语言表达中与目标语法相关的问题。

  教师首先呈现如下交际场景:鉴于网络社交媒体日益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你校外籍教师布置周末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主题为“网络社交媒体对交友的影响”的文章。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尝试产出任务。为聚焦目标语法,教师将教学输入材料改编为语篇填空练习,空缺出包含定语从句的部分,并提供对应中文,要求学生完成填空练习。

  A real friend is the person _____ (我们可以依靠的人) and _____ (看到我们真实自我的人). Yet these days, the modern tools _____ (让我们保持联系的现代工具) are eating away at the meaning of friendship. What’s more, we may be able to make friends with those people online _____ (这些人的友谊可能相当肤浅). Therefore, to make friends a real part of our lives, we should put down our smartphones and meet them in person.

  学生尝试产出后,教师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本,分析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产出的句子“A real friend is the person who we can count on them and which sees our true self.”存在从句结构混淆和关系代词误用的问题。教师指出学生的这一产出缺口,并将“由关系代词引导的限制性定语从句”确定为产出目标。

  在驱动环节,教师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交际场景,既能提升产出任务的交际价值和驱动力,又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交际意识。学生在尝试产出任务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产出定语从句的能力不足,深化了对定语从句的理性认识,产生了学习定语从句的“饥饿感”和兴趣。

  2. 促成环节

  促成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通过提供相应支架,实现产出任务的顺利完成(文秋芳,2018)。在语法教学的促成环节,教师提供包含目标语法的教学输入材料,要求学生精读,并通过文本观察和教师分析,关注目标语法的形式结构;教师随后将教学输入材料转化为渐进式产出练习,并指导学生完成词汇、句子、段落和篇章层面的具体促成活动;教师最后布置与产出任务A主题相关的产出任务B,并创造出继续使用目标语法的语境,要求学生运用目标语法完成新的产出任务。

  (1)促成教学

  在促成教学环节,教师首先呈现目标语法输入材料,引导学生观察文本,找出其中全部的目标语法语料,引发他们注意到目标语法的形式结构。随后,教师针对目标语法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法知识。

  为建立学生对定语从句的直观认识,教师设计识别练习,要求学生从语篇中独立识别出8个定语从句,并将先行词、关系代词和从句填写到表格相应位置,然后小组讨论查补,完成表格填写(见表1),以便下一步提取定语从句的语法结构。

  完成识别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开展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和大班讨论活动,初步归纳出定语从句中先行词和关系代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表达,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随后,教师检查并修改学生的成果,并基于修改完善后的思维导图(见图1),详细讲解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

  教师呈现教学输入材料,引导学生识别与归纳出定语从句的语法结构和意义表达,明确关系代词与先行词的关系及其在定语从句中的指代作用,从而主动构建目标语法的规则和意义,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定语从句的核心知识,将语篇中零碎的语法知识变成立体的、清晰直观的信息结构,建立起目标语法关键信息间的逻辑关联。

  (2)产出练习

  完成目标语法的用法讲解后,教师应紧密结合目标语法输入材料,按照“产出单位递增、认知难度递进”的原则,设计渐进式语法产出练习,循序渐进地提供脚手架,帮助学生正确使用目标语法结构,从而巩固目标语法形式和意义的匹配,有效内化语法知识。

  ① 单句填空

  为检测学生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指代作用的掌握程度,教师对输入材料中部分包含定语从句的语句进行同义改写,并设置单句填空练习,要求学生在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关系代词,将句子补充完整。

  A. The person who/that walks in when the rest of the world walks out is a true friend. B. The person whose support we can rely on can be regarded as a true friend.

  C. The meaning of friendship is being worn away by the modern tools that/which keep us connected.

  D. Social media like blogs has created a barrier between us and the friends who/whom/ that we love.

  E. Merely “linking” the photos of our friends does not foster the connection that/which we share.

  (注:画线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

  ② 英汉—汉英双向翻译

  为增强学生对目标语法的关注和理解,获取语法使用知识,教师设计“英汉—汉英”双向翻译练习,即首先要求学生将教师所给句子翻译成汉语,随后在不看英文原句的情况下将自己翻译的汉语句子翻译成英文,最后对比两个版本的英文句子。通过对比,学生会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达与目标语之间的距离,从而加深对目标语法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此环节,教师提供单句填空中的五个完整句子,并结合英汉—汉英双向翻译的方式,要求学生完成练习,以加深对新语法结构的关注。

  ③ 句式改写

  为强化目标语法形式与意义的连接度,增加目标语法的使用机会,教师设计句式改写练习,要求学生使用定语从句改写所给句子,将段落补充完整。

  原句:

  A. The modern tools keep us connected, but they are decreasing the meaning of friendship.

  B. We may be able to make friends online, but these friendships can be quite shallow.

  改写后:

  We should know the potential drawbacks of making friends online. For one thing, the modern tools that keep us connected are decreasing the meaning of friendship. For another, we may be able to make friends online whose friendships can be quite shallow.

  (注:画线部分为要求学生填写的内容。)

  ④ 语篇产出

  为帮助学生在语篇语境中理解并运用目标语法,关注目标语法的意义,教师围绕语篇主题,依次设计“控制型练习—半开放式练习—开放式练习”,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法完成进阶式练习,旨在帮助学生习得所学语法知识,提升其创新性思维能力。

  教师首先再次呈现驱动环节提供的语篇填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中文翻译,使用定语从句将语篇补充完整。练习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前后两个版本的答案,体会目标语法运用质量的提升。

  接着,教师围绕语篇主题“网络社交媒体对交友的影响”和目标语法,设计半开放式的语篇填空练习,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合对语篇内容的理解,运用定语从句补全语篇,准确表达意义,从而内化语法知识。例如:

  Friendship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ives. I refer to friendship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friends ______. Personally, a real friend is the person ______. And I prefer to make friends with those people ______. However, we should know the potential drawbacks of making friends online. For one thing, we may make friends with the person ______. For another, the online friendship ______ makes it hard to form real connection between two people.

  最后,教师设计开放式的语篇产出练习,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回答如下三个问题:(1)What does friendship refer to?(2)What do you think a real friend is?(3)What are the potential drawbacks of making friends online? 该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灵活运用语法知识的平台,帮助他们在有效整合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输出语言,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定语从句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实现语言知识的有效迁移和内化。

  ⑤ 新的产出任务

  为促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掌握目标语法的形式、意义和使用,并通过迁移运用目标语法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教师布置与产出任务A主题相关的产出任务B。该任务既能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新的产出任务,形成语法能力,又能避免重复训练造成的倦怠感。

  教师设计产出任务B,将Grammar and usage板块B Applying the rules中的练习B2改为语篇产出练习,要求学生课后完成。该任务与产出任务A属于同一写作主题,为学生提供需要使用定语从句的语境。教师创设如下情境:外籍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并尽可能使用定语从句撰写故事梗概。以下是故事梗概中文版参考:

  在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和吉姆之间形成的友谊是书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哈克是一个贫穷的白人男孩,他的父亲经常打他,而吉姆是一个渴望自由的黑人奴隶。一天,哈克从家里逃跑到了一个岛上。在那里,他遇到了吉姆并与他成了朋友。之后他们一起乘坐在密西西比河上找到的一艘筏子离开了那个岛。在遇到捕奴者时,哈克认为吉姆是一个他需要并珍视的朋友,拒绝将他出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是那些在你身处逆境时支持你的人。

  在促成环节,教师设置渐进性产出练习,帮助学生在多样化语法练习中频繁操练目标语法,应用语法规则。这样做既能以搭脚手架的方式逐步促成学生对目标语法的掌握,帮助学生逐级提升产出能力,有效跨越产出障碍,最终达成产出目标,实现“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的转化;又能增加语法产出练习的丰富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吸引他们积极参与产出练习,提高语法促成效率。

  3. 评价环节

  评价阶段是语言技能最可能接近熟练的冲刺阶段,旨在通过后期评价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文秋芳,2016)。在语法教学的评价环节,教师首先浏览学生产出文本,并挑选出典型样本,设计评价练习,然后依次开展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引领的大班交流活动,对典型评价样本中目标语法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

  教师浏览学生的产出文本,以定语从句的数量和质量为评价焦点挑选典型样本,总结学生定语从句产出的问题,并将相关句子改编成句子改写和改错练习,每部分练习分别包括五个句子,示例如下:

  ● 定语从句使用不足—— 未使用定语从句表达相关句子。

  改写练习:Huck is a poor white boy, and his father often beats him.

   ●定语从句中主谓不一致—— 未考虑定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人称和数的变化。

  改错练习:The friendship that form between Huck Finn and Jim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the book.

  在评价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呈现评价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随后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学生的评价情况,并公布练习的正确答案。最后,教师布置课后自评和同伴互评,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产出文本,优化语法运用。

  在评价环节,教师精选典型样本,综合运用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师生合作评价等方式,对学生产出文本中限制性定语从句误用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这一过程既能帮助学生了解目标语法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又能帮助教师了解目标语法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四、结语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语法教学将“交际真实性”“循序渐进性”和“产出有效性”三个教学原则贯穿“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实现目标语法“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在驱动环节,教师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真实交际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语法知识的意愿;在促成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使用目标语法完成连贯性、逻辑性和整体性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理解、内化和运用目标语法;在评价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产出成果,巩固和强化目标语法,达到以评为学的目的,最终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迁移运用语法知识,从而有效提升语法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陈浩, 贾蕃, 徐晓燕. 2023. 基于POA的语法教学原则及教学设计示例[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3): 79—87+96.

  邱琳. 2017. “产出导向法”语言促成环节过程化设计研究[J]. 现代外语教学, (3): 386—396.

  邱琳. 2020. 产出导向法促成活动设计[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文秋芳. 2015.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4): 547—558.

  文秋芳. 2016.“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方式[J]. 外语界, (5): 37—43.

  文秋芳. 2018. 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 (3): 387—400.

  文秋芳, 孙曙光. 2020. “产出导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析[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 4—11+9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2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

  袁汉邦,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中学一级教师。

  于弟,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

往期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 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实践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