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中秋习俗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小学生作文·中高年级适用2025年2月第2期
全文共893字读完全文约2分钟

65cafbea0bfd490fb05e1005ba6010a6.jpg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莲小学六年级 邹子函 指导教师 龙华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习俗传一方乐。中秋佳节,虽然全国都会赏月、吃月饼,但各地也有极具特色的习俗,我的家乡成都就是如此。

  老成都人给中秋取了个别称,叫“月光会”。“月光会”上,你若愿诗意浪漫,可约上三两好友在锦江边上的亭台楼阁吃点小菜,共庆中秋,体会“海上生明月”的感觉,品一品黑绸缎般的锦江;也可孤身一人来场“无言独上西楼”,“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敬自己,敬满月,敬中秋。你还可以吃上一口麻饼,焦焦麻麻的馅料,脆脆酥酥的外皮,搭上炒得香喷喷的白芝麻,那叫一个“巴适”!若能再配上一盘刚打好的、白嫩嫩的、软乎乎的糍粑,裹上一圈黄豆粉,蘸上浓厚醇香的红糖酱,咬上一口,嘴里满溢着幸福。

  “月光会”代表着浪漫与幸福,“守月华”则充满了欢声笑语。成都的中秋之夜常有这样一幅温馨画面:一家人搬几张竹椅围坐在院子中,在院子里望啊望,瞧啊瞧,盼啊盼。这是在盼月亮吗?可是胖乎乎的月亮已经挂在树梢了。那这是在干什么?其实这叫“守月华”。月华是满月周围的五彩光晕,寓意来年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小时候,我常常痴痴地抬头望月,双手撑着下巴,一望便是许久,即便倦意上头,也要眨巴着大眼睛,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万一再坚持一下就看到了呢?这份坚持得到的“奖赏”,有时是朦胧的月华,有时是洒满一地的月光,不管怎样,都是我的心头好。

  中秋夜,有的小孩子还会“耍满天星”玩。中秋前,人们剥开一个甜滋滋的柚子吃,清洗柚子皮,晾干后往里装一盏小灯,再插上几支彩色小旗,“满天星”就制作完成了。等到中秋夜晚,广场上的小孩儿你一盏我一盏,纷纷秀出他们的宝贝作品,欢笑声洒满广场。

  “茶半温时酒半酣,家人夜饮作清谈。儿童月饼才分得,又插香球舞气柑。”这是老成都的习俗,也是老成都的中秋味道。

  重点写了中秋习俗“月光会”,将“月光会”的浪漫氛围烘托得引人入胜。

  在“痴痴地”“双手撑着下巴”“眨巴着大眼睛”的等待里,小作者“望”出了幸福,“望”出了难忘的记忆。

  由“月光会”写到“守月华”,再到“耍满天星”,闻着香,品着甜,家乡的味道浮上心头。

134bbd9d9c4b6665a6ed1f61107d6c15.jpg

往期

    家乡的中秋习俗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