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信封见证巴厘岛华人足迹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集邮博览2023年3月第3期
全文共3401字读完全文约5分钟

  2022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简称:2022 G20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多国领导人出席会议,让这个“天堂之岛”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巴厘岛处于热带地区,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山脉纵横,海滩景色优美,海水湛蓝清澈,犹如人间仙境。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蔚蓝的海岸、繁茂的绿植、广袤的白云、朴实的居民以及遍布各处的庙宇,构成这幅“天堂之岛”的绝美画作。

结缘巴厘岛

  笔者数年前曾前往巴厘岛参观(图1),对当地风土人情久久不能遗忘。在往后的日子里,笔者一直期待能搜集到早期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之间的邮政通信,但数年未果。直到最近两年,在一批信件中巧遇一件1960年由湖北武汉寄巴厘岛之国际航空邮件,幸运地再次与巴厘岛结缘。

643770d75c25569537c0b62ca753cc93.jpg
1

3345a99fbf334f4f745d91cfaa1cb3fd.jpg
2

a6aab3d3efa31c8d0e398340e04b1542.jpg
3

  本封为1960年武汉医学院寄巴厘岛国际航空实寄封(图2),收件地为Singaradja(Bali),即为巴厘岛第二大城市——新加拉惹(Singaraja)。

  新加拉惹位于巴厘岛北部,在印度尼西亚语中是“狮子王”的意思。在布勒冷王朝和荷兰殖民统治时期,这里一度成为巴厘岛首府所在地,十分繁华。然而随着首府迁至登巴萨(Denpasar),这里渐趋萧条,但依然还是巴厘岛的第二大城市。1906年,荷兰殖民者攻陷巴厘岛首府登巴萨,为方便贸易将首府迁至新加拉惹。1945年印度尼西亚独立,巴厘岛重回印度尼西亚怀抱,首府迁回登巴萨。

  印度尼西亚是海外华人重要的聚居地之一,在巴厘岛的“中华老街”,随处可见华人华侨在此经营的店铺。这些蕴含旧南洋的流风遗韵的商铺建筑,承载了海外华人华侨在巴厘岛的奋斗历史。本封收件名址为“印度尼西亚峇厘岛峇厘陵仁记兄弟公司许仁华先生收”,其中“峇厘岛”即为巴厘岛之旧式写法,“仁记兄弟公司”为海外华人许氏在巴厘岛经营的公司。本封既无门牌号,也无具体街道名称,可见当时“仁记兄弟公司”在当地具有一定知名度,直接书写“城市+公司名称”即可寄达。

56ea16a748814d91c2c93aa6b59b6418.jpg
4

eebc26ea99f8f28430cfb6f6e649e25e.jpg
5

acf6ebce9f467a856589633c379f4b50.jpg
6

寄件地探究

  本封落款原写“湖北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后划销改为“武汉医学院5703信箱”,背面贴老纪特邮票3枚和普票1枚,合计邮资52分,符合国际航空平信资费。本封销1960年9月12日湖北武汉第61邮电所日戳(图3),贴“航空”标签,未销巴厘岛落地戳。

  据1958年邮政局所名录判断,武汉第61邮电所即为武汉医学院校园邮局(图4)。笔者另藏有1957年武汉医学院校园封,销的是武汉第八邮亭日戳(图5),推断第61邮电所前身即为第八邮亭,因1956年前后邮政局所改革,将邮亭和营业处调整为邮电所,故编为61所。如今,武汉医学院(图6)升格成为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f61f1a0d9f132aab1b55b104c1385da0.jpg
7

华人家书

  本封内藏厚厚一沓书信,经仔细甄别,为多人不同笔迹,细看实为同一家族兄弟姐妹的家书(包括许仁宗、许仁汉、许仁华、许仁化等人),他们来自福建厦门集美,推测是身处各地的亲戚书信汇聚到武汉医学院的许氏宗亲,再由其统一寄至巴厘岛,以节约昂贵的邮费。

  我们挑选部分家书进行解读,以有助于研究20世纪60年代巴厘岛华人及其国内亲友的一些生活状况。其中第一封家书落款为许仁宗(图7),写于1960年8月31日,摘录如下:

  亲爱的仁化兄:

  来信早已收,悉知信内一切都明白。

  ……

  前天曾寄给你的(信)早已查收?为何至现在没接此信的联系?可能你还未接到吗?

  由于最近我的伙食费因发生种种困难,不得向学校当局作有理的种种解释,结果只能允许我向学校当局先贷款暂时来付七八月份的伙食费,由此我为了能快速地解决它,我就立刻寄家信给仁华兄,说诉替我写一张从中商中会的申请证明书,为了我证明真实地发生种种困难起见,请你更好也同样寄家信给仁华兄作有效的解释……美娟侄也同样要求申请,我也同样已告诉仁华兄替她打一张从中商中会的证明书。美娟侄已考上福建建筑工程学院,她已在本月三十一号上午十一点时许从集美动身往福州去。

  ……关于你将寄款的事,暂时如你工作还是很忙,可先慢慢寄,以免影响你工作的阻碍。接信后请快来信!祝你早日地完成工作任务。

  余下的话,就搁下笔!

  弟 仁宗 1960年8月31日

  华哥:同意仁宗的意见。汉 1960年9月6日

  第二封家书落款为许仁汉(图8),写于1960年9月5日,摘录如下:

e853795ae6f63efa88e5c8410674ec13.jpg
8

亲爱的仁华哥:

  前后给你三封信了,连这封计已第四封信了。这种连绵不断的信件都谈及有关我的要求调动工作一事。从这么多信件的叙述,我深信你不会不体会我现在的苦闷、悲痛、辛酸的心情。我深信你作为我的亲哥哥,一定不会就这样隔岸观火、袖手旁观、无动于衷。

  ……告诉你,我机关(指湖北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引者注)已确定在本年底以前一定要迁移到农村去,离武汉市400~500公里的乡村,在那里到目前还没有房子住,情况如何有待于以后的遭遇才说。目前连个固定的房间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洗澡房,那是幻想。工作快一年了,我至今未有固定宿舍,行李简直无人收,只怕不翼而飞或损坏。好,我把实际情况给你谈,而且到这时候才谈出来,实在由于支持不下去了,才跟你说的,但希望你别给其他人知道,特别是家父,固若他知道了,只有百害无一益,希绝对保密。

  华哥我们是亲兄弟,虽然离别已6年了,但我对你还(是)很熟悉的,尤其想到过去在(印尼)泗水攻读期间,我们同甘共苦……

  若这月份(月底)又收不到你的回信……别再望我跟家人通信联系了,因我去信也没用,只能给你们带去痛苦、不安……

  望你也按中华总商会的公函证实我家情况。

  你的不能忘的弟 汉 夜间痛写于楼梯下 1960.9.5

  第三封家书没有具体落款(图9),推断为亲属之信件,摘录如下:

  仁华哥:

  首先请允许我这样地称呼你!当你接到此信,不会感到惊奇吧。由于我们之间很少联系,可能你对我不太熟悉,但总算是认识了吧。

  上月中旬获悉你家母不幸逝世的消息后,我们感到万分悲痛……

  最近家中情况如何?甚念!父亲身体怎样?你在家定会很好照顾父亲,眼睛经治疗后好些了吧?望大人保重身体,并代向父亲致以最亲切的慰问。

fed22607a0dced2199739985904fb28b.jpg
9

  美娟现已考取福州市福建建筑工程学院,已于八月底赴校报到,宗娟常给我一些来信,他们现在一切都好,家人不必挂念。我妹妹也在福建师范学院(三年级),据说和美娟考入的学院距离不远,我已给她去信,希望她们彼此联系,互相照顾。

  在此顺便向你提起一件事,就是有关仁汉请你给写一张关于要求调动工作的申请书,详细情况仁汉已谈不少,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另写。总的一句,希望你能尽快给寄来好吗……我也为这件事而着急呀!

  通过上述3封家书,我们大概了解这个许氏家族的生活点滴与工作遭遇。该家族书信中,既有考入新校园的喜讯,也有因生活困难而发出的求助,更有申请工作调动而急需证明书的请求。种种家音,汇聚于武汉医学院校园邮局一起寄出,寄往遥远的热带巴厘岛的许氏亲友的手中。

  然而,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印度尼西亚国内政治变化与冷战因素叠加,导致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严重的排华骚乱,使得巴厘岛当地华人们的生活十分紧张。特别是1960年当地政府发布法令,造成华侨失业、学生失学,众多华人家庭经济陷入困境,一部分华侨带着全家返回祖国。虽然收件人许仁华家族的境况我们不得而知,但在那段时代的洪流下,任何人都难以独善其身。

后记

  这件1960年中国寄巴厘岛华人的家书,最终是否抵达巴厘岛亲人手中?据笔者判断,此信并未顺利寄出,而是滞留于武汉。与这件信封同一批的还有多件不同人寄往不同国家的书信,它们之间没有关联,也无落地戳,但却都积压在武汉,并被小心打开,以红笔划了一些标记。虽然不明显,但这些标记却表明,这些书信因为涉密而被扣留,特别是当中标记了一句话“我机关已确定在本年底以前一定要迁移到农村去......”,导致这封邮件在当时环境下无法寄出。文中也多次提及去信三四次均无回音,可见并非收件人迟迟不复,而是这些家书没有抵达巴厘岛。60多年过去了,写信人安在?收件人家族是否仍在巴厘岛?这批永远无法寄出的家书,能否解开这个家族60多年来的未解心结?

  参考资料:

  1.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人民日报,2022年11月17日02版.

  2.郑一省,吴小玲主编. 互动与网络 多维视野下的海外华人与中国侨乡关系研究[M]. 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6.

资讯

往期

    20世纪60年代信封见证巴厘岛华人足迹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