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5

6

7
每当我们听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脑海里便会浮现出漫天遍野的茫茫雪景,这是大自然的造化与馈赠,表现了自然之美、洁白之美和纯净之美(图1,冰岛,2001)。
常识告诉我们,雪(还有冰)是固态水——水的另一种形态。雪和水的化学成分一样,都是由一个氧分子和两个氢分子组成,分子式为H2O(图2,斯洛伐克,2011)。水也是我们最常见和最实用的物质,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生命之源,须臾不可或缺。
在我国,雪花有很多别称,如寒酥、寒英、六花、六营、凝雨、琼花、瑞叶、天花、未央花等。雪花的形状很奇特,每片雪花都是一幅精美的图形,同时也揭示了对称和分形几何。科学家认为,雪花的内部结构变幻无穷,人们几乎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但都有一个共同点:所有雪花的形状无一例外都呈六角形,因此古人有“草木之花多五出,独雪花六出”之说。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花卉的确是5个花瓣者居多(图3,摩纳哥,1982;图4,中国香港,1997)。
1906年,瑞典科学家海里格·冯·科赫(又译为“科克”)在研究构造连续而不可微函数时,提出了如何构造能够描述雪花的曲线,即把一条线段去掉中间的1/3,然后用以它为长的等边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度为所给线段长的1/3)去代替,不断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得到科赫曲线,亦称雪花曲线(图5,中国澳门,2005)。这说明,雪花是由一个由等边三角形通过分形的方式一步一步演变而成的(图6,比利时,1966)。
科学家发现,每一片雪花都是一个小冰晶,它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而在雪花形成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风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每片雪花每时每刻都存在不同的生长速度,从而形成与之前的雪花完全不同的结构图案(图7,芬兰,2008;图8,斯洛文尼亚,2014)。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日本北海道大学教授中谷宇吉郎192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人称“雪博士”。他利用北海道天气寒冷多雪的有利条件,拍摄了成千上万幅雪花的照片,并对它们进行研究。根据中谷宇吉郎的观察,雪花的形状主要有7种,其中第一种“六角形雪片”和第二种“六角星形雪花”是最基本的形态。1936年3月12日,中谷宇吉郎成功地研制出人造雪,是世界上首次制作出人工雪、为雪研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1941年,他发表了论文《雪的结晶与生长条件之关系》并获奖(图9,日本,2000)。
雪花除了呈六角形的特征外,它还是一幅非常规整而漂亮的对称图形,包括左右对称、上下对称和旋转对称等,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被广泛运用于艺术创作中,是服装设计、室内装饰、建筑工程和其它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素材(图10,美国,2015;图11,立陶宛,2011)。同时雪花还具有某些象征意义,如象征寒冷的冬天、象征新年来临,也象征西方的圣诞节,通常以圣诞树、圣诞球或圣诞老人表示(图12,瑞典,2015;图13,瑞典,2015),有时还象征冰雪运动和冬奥会等(图14,美国,1960;图15,法国,1967)。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肯·利布雷希特多年来潜心研究晶体生长的分子动力学,揭示了自然界中各种雪花生长的奥秘。有报道说,利布雷希特还制造出完全相同的“双胞胎”雪花。根据利布雷希特的研究,雪花形成的过程是:当云中的一滴水凝结在微小的尘埃粒子周围时,会产生一颗小冰心,这就是每片雪花的开始。这一过程发生在大约-6℃至-15℃之间(低于水的凝固点),灰尘颗粒则是水滴冻结时的内核。紧接着冰晶内核开始捕获附近漂浮的水蒸气分子,这些水蒸气被冻结在晶体上,让晶体得以生长。在大约半小时的时间里,晶体不断变大,直到它变得足够沉重,这时不再有额外的水蒸气被它捕获,晶体从云层中掉落下来。科学家们把这种方式形成的小冰晶称为“雪晶”,而对我们来说,它就是一片雪花(图16,英国,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