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取通知书“上新”,在“见字如面”中赓续时代使命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风流一代·青春2024年8月第8期
全文共1419字读完全文约3分钟

cfee1a5fa6001c62990bcb0b1527b105.jpg

  又是一年录取季,各大高校纷纷亮出“绝活”,为新生送上别具一格的录取通知书:北京邮电大学充满科技感的芯片AR,苏州大学象征传统文化的桃花坞年画,哈尔滨工程大学寄给新生来自万米深海的水滴,北京化工大学则用碳纤维“编织”的录取通知书迎接新生……这些录取通知书匠心独具、创意“拉满”,惹得众多网友“羡慕嫉妒”。

  不由得想到早些年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时的录取通知书形式简洁,大多像对折的硬质卡片,通知书上载明新生姓名、录取的学院和专业等基本事项,字体和排版中规中矩。大学录取通知书能不能“整活”?答案是肯定的。近年来,不少高校打破传统,在录取通知书上比拼创意和用心。比如,有的高校连续十几年用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被誉为“最值得珍藏的录取通知书”;智能手机和二维码普及后,不少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印上二维码,新生只需用手机扫一下,班级、宿舍号、室友名字等信息一目了然,甚至包含动画、视频和链接等多媒体元素。

  随着技术进步,大学录取通知书越来越酷炫,科技元素越来越丰富。2022年,北京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背面有一串“神秘”的二进制编码和摩斯密码,译为“2022”和该校校训“厚德博学,敬业乐群”,激发新生对信息通信的好奇心。2023年,北京科技大学的新版录取通知书主体由“5G钢”( 又称“蝉翼钢”)制成,钢片最薄只有0.07mm,是中国高品质超薄钢自主生产的缩影。

  今年,中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凸显科技感、未来感,通知书内“世纪之门”徽章通体为金色,用数字“100”的形态汇聚光影,该数字设计充满科技感:两个“0”中间镶嵌的分别是由中大物理学院师生和校友团队共同研制的校徽石英片、校友捐赠的制作芯片的原材料硅晶圆,校徽石英片上有个隐藏的“小心思”,如果用手电筒等光源照射石英片,可以看到孙中山先生题写的中山大学校训的全息图案。

  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一所学校的“形象大使”,承载着学校的育人理念、治学特色和校园文化,其展现的创意和个性,是扭转“千校一面”的有益尝试。同时,录取通知书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创新精神的载体,是对新生开展的大学“第一课”。

  不仅在形式上创新,很多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中还“夹带”创意礼品。去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中包含一枚特别的书签,其表面的特殊涂层集抗辐照、低挥发、耐高低温交变等性能于一体,该涂层已被应用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展示的五星红旗和着陆平台搭载的北京冬奥会及冬残奥会吉祥物图案上。这枚书签意在勉励新生传承航天人“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今年,该校的录取通知书里有一把“金”钥匙,“金”钥匙以太空金属材料进行3D打印、抛光,由曾用于空间站对接的技术完成表面镀层,其所用材料为航天飞行器关键部件使用的高性能钛合金。学校送给学子每人一把“金”钥匙,寄望学子开启宇宙之门、未来之门。

  表面上看,新生收到的只是一份创意十足的录取通知书,但深究起来,科技进步与跨越才是录取通知书“整活”的底气。高校寄给新生的特殊“见面礼”,既能让他们直观体会“科技报国”的大学精神,也让他们对国家科技发展产生感性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大学生是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肩负着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责任,而大学录取通知书恰如一座桥梁,在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传递着责任、担当与使命。

  (编辑 张建 445718228@qq.com,采采绘图)

往期

    录取通知书“上新”,在“见字如面”中赓续时代使命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