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在结一种很实在的婚”“年轻人开始青睐‘三无婚礼’”“‘三无婚礼’简约不简单”。所谓“三无婚礼”,是指无车队、无接亲、无伴郎伴娘等更为简单的非传统婚礼,这种婚礼不请司仪、不摆婚宴,总体上遵循“一切从简”和“轻松”的原则,故又称“极简婚礼”。它正以简约而不失浪漫的风格,成为年轻人的新宠。
婚礼仪式虽然简单,但幸福不会打折。
“燕双飞,娶新娘,尚节省,莫铺张……”在南通如皋滨溪社区举办的喜事新办活动中,新郎袁金星作为新人代表,在台上领读了“移风易俗三字经”。在亲朋好友和社区工作人员等“观众”的见证下,一对对新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
没有觥筹交错的宴席,没有伴娘伴郎,没有“四大金刚”(司仪、化妆、摄影、摄像),袁金星的婚礼轻松却不失庄重。
“现在年轻人办一场婚礼压力很大,大学毕业后出来打拼,工作几年能攒多少钱?要买房、装修,有人可能还会买一辆车,处处都得花钱。一场婚礼,从场地租赁、婚纱礼服,到婚宴酒水、喜糖喜烟,每一项都花费不菲。为了打造一场‘完美’的婚礼,新人可能还要家里帮衬才行。如果家里不能全力支持,或许得借点外债,这样没有多大意义。”袁金星说,他和爱人都支持这种婚礼形式。
“这种婚礼形式,为年轻人减轻了很多负担。就像我和爱人参加的喜事新办活动,社区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只要去人就行了,婚礼流程虽然简约,但该有的仪式感还是有的。”据袁金星观察,年轻人对婚礼形式的态度趋向多元,已经不再拘泥于隆重的婚庆场面,能接受婚礼简办的“潮流”。
与袁金星相比,1998年出生的小蔡的婚礼更简单。
今年7月1日,小蔡和女友领证了,之后,两人打算利用暑假的时间来一场“逛吃逛吃”的旅游。下半年,双方家长会找个时间坐到一起,一顿家宴,就是小两口的结婚典礼。
小蔡正在国内一所高校读博,爱人即将去另一所高校读研,两人都有点“社恐”。之所以没操办传统婚礼,一方面是因为办传统婚礼需要一笔不小的支出,还要操心接待宾客、场地布置等大小事务;另一方面,小两口忙于学业,不愿意在这些“无意义的社交”上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
小蔡说:“我觉得,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里,家族中大、小家庭之间来往紧密,因此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在生活中格外重要,盛大的传统婚礼就是一种扩充和加固关系网的重要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关系逐渐‘原子化’是客观规律,关系网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所以,办一场隆重的传统婚礼似乎就成了不必要的事。”
对不办婚礼这件事,双方的父母都很开明,没提反对意见,倒是小蔡的长辈不太能接受。小蔡说,老一辈人心里是希望他举办一场婚礼的,此举是表达对女方的尊重,但当他给长辈讲清楚想法之后,老人还是尊重他和爱人的决定。
小蔡的爱人大学毕业后就工作了,两人相识、相恋后,在他的鼓励下,爱人辞掉工作备考硕士研究生,并顺利“上岸”。爱人喜欢美食,平时经常带着他品尝各种美味。婚前婚后,两人相处融洽,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事业上,爱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今年秋季入学,爱人就要奔赴另一个城市开启新的学习生涯,两人即将开始“异地婚”。
“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开心和恩爱是最重要的。”小蔡说,办不办婚礼,遵从内心就好,他和爱人都还年轻,有学识、有能力,前途无限光明,不需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