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下海”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风流一代·青春2024年8月第8期
全文共2882字读完全文约5分钟

  作者简介:定中,定居广州多年,热爱运动和写作。曾经的机械工程师、外贸业务员、企业高管,现攻读心理学博士中,兼任心理咨询师和正念教练。

1

  那个夏日的清晨,广州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热气。我站在职工宿舍斑驳的镜子前,仔细整理着刚买的白衬衫。这是我人生中第一天正式上班的日子,镜中的我,头发一丝不苟,白衬衫挺括如新,眼中闪烁着雄心壮志。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广州郊区的一家国企橡胶厂。当我踏入厂区时,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混合着橡胶、机油和汗水的浓烈气味。远处,巨大的烟囱正喷吐着灰色的烟雾。我站在门口,手里紧握着装有学历证书的文件袋,心想着运用大学所学的机械知识,也许很快就能成为工程师团队中的一员。然而,现实很快给了我一记重拳。

  “小伙子,跟我来。”我的师父,一个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中年男人,朝我招了招手。他领着我穿过嘈杂的车间,机器的轰鸣声震得我耳膜发痛。我们最终停在了一台巨大的锅炉前,热浪滚滚袭来,我瞬间汗如雨下。“今天,你要学的第一件事就是铲煤渣。”师父递给我一把沉重的铁铲,指了指锅炉下堆积如小山的煤渣。

  就这样,我穿着那件崭新的白衬衫,开始了“工程师生涯”。铲子一下下挥舞,煤渣扬起的灰尘很快覆盖了我全身,滚烫的汗水混合着煤灰,在我脸上划出道道黑痕。

  傍晚时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站在公共浴室的镜子前,几乎认不出自己。白衬衫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全身上下都被机油浸透,衣服上沾满了细小的金属屑,脸上蒙上了一层灰尘和油渍。

  站在拥挤的公共浴室里,看着混着煤灰的水流进下水道,周围是其他工人疲惫的身影,我突然意识到,成长的代价,远比我想象的要沉重得多。回到简陋的宿舍床上,听着室友们此起彼伏的鼾声,我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

2

  尽管第一天的经历让我措手不及,但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还是怀着一丝希望和好奇心开始学习操作机床、车零件,进行设备维修,整天跟着师父东奔西走。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每一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机床的轰鸣声、金属切削的气味、手中传来的震动,这些感官体验逐渐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随着时间推移,我越来越感到现状的不可持续。每月400多元钱的工资根本无法维持生活,我不得不经常向人事科借钱。虽然人事科长体谅我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给了我们3000元的借款额度,但到了年底,我发现自己已经借到了极限。这带给我巨大的冲击——我来广州工作是为了养活自己,而不是来背债的。

  工厂的生活环境也让我感到失望。每天傍晚,大家要么打麻将,要么打牌。广州打麻将的风气特别盛行,连我们这些新来的大学生也逐渐被卷入其中。我开始担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自己可能会在这种环境中荒废掉。

  就在这时,命运给我开了一个奇妙的玩笑。在工厂里,我遇到了一个来实习的广州本地女孩。我们相谈甚欢,很快就坠入了爱河。这段感情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来自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虽然从未给过我压力,但每次牵着她的手走在广州的街头,我都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那是责任和期望的压力。经济和地位上的落差,像一团看不见的雾气,笼罩在我们的关系之上。我变得患得患失,总是担心自己配不上她。

  在深思熟虑后,我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我首先去医院开具了一份健康状况不佳的证明,然后向单位申请了一年的病假。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经过多个部门的审批,但最终还是获得了批准。

33ba91cf9a87f7cb6b812f5a9122a252.jpg

  这个决定让我感到内疚和不安。我知道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没有证明上所说的那么严重,但当时的我,被困在理想和现实的夹缝中,看不到其他的出路。我给自己设了一个期限:如果一年内在外面找不到更好的机会,就老老实实地回来,安心过这平凡的一生;如果能有所成就,就直接向单位提出辞职。

  我的动机很单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为了能够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在那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很多人都在寻找改变命运的方法。我的选择,也许并不完美,但它反映了我对未来的渴望和为之奋斗的决心。

3

  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跳入私企。那是1993年的秋天,邓小平南巡的余波仍在整个南方激荡。广州的空气里不仅弥漫着潮湿,更充满了机遇和希望的味道。

  “下海”成了时髦词汇,仿佛每个人都在谈论着创业和经商。街上,西装革履的商人们大步流星,腰间别着刚刚流行起来的“大哥大”或者哔哔作响的传呼机。每当看到这样的景象,我都会感到一阵羡慕和兴奋,仿佛闻到了时代变革的气息。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天走进那家贸易公司的情景。办公室里人来人往,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传真机不知疲倦地吐着纸张。我的新同事小李,一边接听电话一边朝我喊道:“欢迎来到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确实,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而来,市场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们的工作节奏快得让人喘不过气,但每个人眼里都闪烁着希望和野心的光芒。

  每天,我都感觉自己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信息、机会、风险,一切都在高速运转。虽然有时会感到眩晕和不安,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我经常需要出差,从广州到深圳,再到汕头,甚至远至韶关。每次旅程都是一次冒险。我清楚地记得,

  那时从广州到深圳还没有高速公路,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坐在摇摇晃晃的大巴上,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山沟野岭,我常常感叹这片土地的未开发状态,也为自己能亲身参与这个时代的变革而兴奋不已。

  然而,私企的工作也有新的挑战,工资完全靠提成,收入起伏如同过山车一般。

  在收入高的月份,我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小富翁”。我会带着女朋友去当时最高档的中国大酒店享用一顿精致的晚餐,或者在沙面的西餐厅里品尝异国风味。这些在平时看来奢侈的消费,成了我们庆祝纪念日和犒劳自己的方式。

  这些今天看来普通的消费体验,对当时的我们却弥足珍贵。它们不仅是对辛勤工作的回报,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尝试。那种略显奢侈的感觉,让我们都沉醉其中,仿佛美好的日子会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低谷总是来得猝不及防。在收入骤减的月份,生活立刻回到了最基本的生存模式。我开始精打细算,每一分钱都要掂量再三才敢花出去。最让我忧心的是房租,那成了每个月最大的负担。有时候,我不得不向朋友借钱来渡过难关,那种窘迫感让我倍感压力。

  这种财务上的过山车体验,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感。我开始学着在收入高的月份储蓄,为未来可能的低谷做准备。同时,也在思考如何才能获得更稳定的收入来源,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

  每当我对未来感到迷茫时,都会想起那些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建筑工人,想起街边小店里彻夜不眠忙碌的老板。我们都是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后来,我又跳槽到一家外贸公司,从一名普通业务员做至企业高管,再后来继续深造学历,出国攻读心理学博士,如今是一名心理咨询师、正念教练,不再仅仅为生存奋斗,而开始为梦想努力。

  回首那段“下海”的岁月,我意识到,那不仅仅是我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在那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年代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城市变迁的见证者,也是自己命运的开拓者。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

往期

    那年我“下海”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