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500根甘蔗打造婚礼背景,用永生花指环替代结婚钻戒……
这些听上去充满奇特想象力的婚礼形式,正是近年来受年轻人欢迎的环保婚礼,其中传播最广的是碳中和婚礼,指的是在婚礼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实现中和状态,达到相对“零排放”。
环保婚礼的各个环节中,强调低碳、绿色、环保和节俭的理念,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还能体现对新婚俗的追求。比如婚礼中使用公交车、自行车作为婚车,装饰的鲜花用盆栽,婚礼结束,宾客还可以带回家。新人宇晴和先生世齐就举办了一场“宾客连椅子都一抢而空的可持续婚礼”。
宇晴和先生都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可持续发展倡导者。他们决心办一场所有环节都环保的婚礼,要和大家一起吃得开心、玩得开心,不被传统的婚礼流程所绑架,不要妥协,不要牺牲,要真正地放松、快乐,感受幸福。
他们摒弃了那些不适合他们的条条框框和堆砌的道具,让婚礼回归自己的真情实感和审美喜好,只和最在乎的朋友和家人一起体验婚礼当下每一秒真实的喜悦。
因为宇晴曾在澳门学习和成长,这里是她的精神故土,大部分宾客都没有去过,所以他们把婚礼请柬和行前指南结合,给了亲友一份可持续出行建议及游玩指南,让他们来一趟澳门既能享受婚礼,也能更好地享受一个假期。
婚礼前一天下午,宇晴和先生租了一辆刚好能容纳所有宾客的双层巴士,宇晴当“讲解员”带他们去看自己成长过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般游客来到澳门要去的景点和赌场。宾客因此既了解了新人,也跟着体验了澳门真实、生活化的一面,从而了解这座城不仅仅是一座“赌城”。
既然是环保婚礼,就少不了运动项目,但宇晴没有安排强度过大的项目。因为他们举办婚礼的酒店在森林里,依山傍海,有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要好好利用。婚礼当天的早晨,所有宾客睡饱吃好,10点钟在酒店餐厅集合,租好自行车,一起出发,环山绕海。骑到海边,所有人放好自行车,纵身跳进海里,痛痛快快地嬉水玩耍。吃过午餐,骑行回来,大家洗澡午休,不急不缓地准备参加下午3点开始的婚礼仪式。
宇晴和先生希望婚礼仪式是自我对于爱情的表达,而不被其他内容裹挟。在仪式正式开始时,没有交接环节,宇晴自个儿踏着音乐大步入场,跟大家招手,走向她的先生,先生递给她帝王花捧花,然后一同走向主仪式区。没有誓言环节,没有证婚人和长辈发言,也没有私密煽情的尴尬话语。两人认为,除了白纸黑字、盖章公证的合同,一切誓言都是空口无凭的废话。发言环节就是他们各自对于爱情和婚姻、为何会选择彼此的发言。婚礼戒指通过两条长长的线,经过现场的每一位宾客,传到前排两位妈妈手中,再传到新人手中,然后交换,寓意接受大家的祝福。
晚宴开始时,没有敬酒环节,新人请大家专注地吃饭,要吃好、吃饱、吃到尽兴。
婚宴结束后,除了酒店的东西,其余一切,只要宾客喜欢的都可以打包带走,都是伴手礼。包括椅子是底座为“手风琴”牛皮纸+真皮坐垫的“墩子”,质感好,可折叠,易收纳,因此,婚礼结束时也被宾客带走了。整场婚礼的物料被“抢拿”一空,近零浪费。离开时,宇晴和先生给宾客发了可持续出行建议,并为大家准备了澳门公交卡。
“谢谢你们的婚礼,真的玩得好、吃得好开心!”朋友们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