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人一跃”定乾坤
账号:青少馆  密码:123456
来源:风流一代·青春2024年8月第8期
全文共5154字读完全文约8分钟

fffef5e1b06b7d567ec7d8cc9b0ab7da.jpg

  北京时间2022年7月15日至24日,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推迟一年的第1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在此举行。在男子跳远比赛中,代表中国参赛的名将王嘉男要与包括东京奥运会冠军腾托格鲁在内的选手一较高下。

  7月17日上午,跳远决赛拉开帷幕。很快来到了王嘉男的第一跳,他从容不迫,助跑,一步、两步、三步……第一跳成绩7米94。比赛继续推进,到了第五跳,王嘉男的成绩稳定在8米03。然而,劲敌腾托格鲁却在第五跳将成绩刷新到8米32,暂列第一。

  王嘉男只剩最后一跳了,赛场内的氛围紧张起来。王嘉男站上助跑区,调整呼吸,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规范完成每一个动作,以完美的姿势落地,8米36!成绩有效!他张开双臂在赛场内狂奔。

  在比赛剩余的时间里,其他选手的成绩未能超过8米36,王嘉男逆袭夺冠,站上最高领奖台。

  赛后,各界纷纷以“惊人一跃”来形容王嘉男这一跳。这块金牌,是世锦赛历史上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获得的第一块田赛金牌,也是第一块由亚洲选手赢得的世锦赛男子跳远金牌。

  一个多月后,王嘉男再迎喜讯,他的儿子出生了。

3c8466413a38cd16f9475772b3f6c252.jpg
在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跳远决赛中,中国选手王嘉男(左)以8米18的成绩摘得铜牌 中新社 盛佳鹏 摄

“你专门练跳远就行了”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跳远项目容错率低,决胜往往在毫厘之间。耀眼的光环背后,是运动员长年累月的训练和努力。回溯王嘉男的职业生涯,有高峰,有低谷,甚至有些许彷徨。竞技水平波动是常态,重要的是保持对胜利的信心,更需要面对挫折的勇气。在高低起伏中,他完成了自我突破与成长。

  1996年,王嘉男出生于辽宁沈阳。他打小就是活泼好动的孩子,比较淘气,喜欢跑跑跳跳。

  上小学时,他参加了沈河区的运动会,100米短跑虽然没拿第一,却被沈阳市体校教练杨克强一眼相中——他的个头不算很高,但是腿长,有运动员那个“劲儿”。杨克强建议他到体校进行专业的训练,王嘉男把这个消息告诉妈妈,妈妈就动员家人开会商量。

  妈妈担心他岁数小,住在体校生活不便,且体育训练可能会耽误文化课成绩,纠结了差不多一个星期。其间,教练每天都打电话过来沟通。后来,家人同意让他去体校试训。

  当时,王嘉男练的是七项全能,很快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家人为他开了“绿灯”。2006年9月,稚气未脱的王嘉男正式成为沈阳市体校的学生。他练得很刻苦,领悟能力也很强,很多技术动作稍加指点就能调整到位。两三年后,他的跳远成绩就突破了7米。

  这样的表现,无疑是当职业运动员的好苗子。可是,后面的路该怎么走?王嘉男说:“按照正常流程,我要被输送到省一级运动队,可是父母不知道我进入省队要面对什么情况,也不确定我在这条路上能走多远。商量来商量去,他们还是决定让我去试一试、闯一闯,见见世面。”

  在杨克强的推动下,15岁的王嘉男来到江苏训练,跟着教练赵磊练习十项全能(100米跑、跳远、铅球、跳高、400米跑、110米跨栏、铁饼、撑杆跳高、标枪、1500米跑)。

  命运逐渐发生转折。

  2012年4月,全国田径大奖赛肇庆站,代表江苏参赛的王嘉男以7063分的成绩获得十项全能第五名——跳远7米80,100米跑了10秒88,撑杆跳高突破5米,跳高1.94米。其中,跳远成绩达到“国家级运动健将”水平。教练跟他说,回去专门练跳远就行了,其他的项目不用特别在意了。

  5个月后,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上,王嘉男以8米04的成绩获得跳远比赛冠军,这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他查了一下,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跳远比赛冠军的成绩是8米31,自己也能跳到8米多,这么一比,假如有机会参加世锦赛和奥运会,还有点竞争力。

  从此,王嘉男专攻跳远。

  得益于练习全能项目时打下的厚实的底子,王嘉男身体灵活,协调性也好,几乎不需要刻意调整,助跑、起跳等动作就很舒展,训练时感觉比同龄人轻松。

  “你认为自己有运动天赋吗?”记者问。

  “有一点吧,但不是那种具有绝对天赋的运动员,可能只比普通人强一些。想取得优异的成绩,仍然离不开持之以恒的付出。”王嘉男说。

  不久,“外战”机会到来。2013年7月,在印度浦那亚洲田径锦标赛上,他以7米95的成绩获得跳远比赛冠军。

  2013年底,17岁的王嘉男入选国家田径队。

被奖牌“压住”了

  从20世纪80年代初打破8米大关开始,中国男子跳远一直在寻求突破,但运动员的最好成绩都是在国内或者亚洲范围内的比赛中取得。直到2013年,以李金哲为主的男子跳远军团开始发力,在国际大赛崭露头角。王嘉男入选国家田径队时,为了改善运动员“外战”偏弱的情况,国家田径队聘请兰迪·亨廷顿作为外教,这位美国传奇教头曾指导过三级跳远传奇人物威利·班克斯和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迈克·鲍威尔。

  外教对王嘉男的技术和能力给予极大认可,王嘉男在外教的指导下,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

  机会总是不辜负有准备的人。2014年,王嘉男在美国尤金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以8米08的成绩获得金牌,第一次站上“世界之巅”。次年,在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不到19岁的他创造了历史。

  在那次比赛中,中国队李金哲、高兴龙、王嘉男都进入决赛,与国外高手同场竞技。“那是中国第一次承办世锦赛,在职业生涯中,能参加世锦赛的机会很难得,我觉得非常幸运。”王嘉男说,在那次比赛中,他没想过拿奖牌,只是作为一名年轻的运动员去感受一下顶级比赛的氛围。他觉得,在主场作战,又有前辈在前面顶着,自己能发挥出平时的训练水平就很好了。

  比赛结果超出所有人预料,王嘉男跳了8米18,获得一块铜牌,这是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获得的首枚世锦赛奖牌,他成为第一位站上世锦赛领奖台的亚洲运动员。

  “创造历史”“首枚奖牌”“亚洲第一人”,当这些成绩和头衔汇集到一个人身上,足以成为其继续前行的底气。没想到,来之不易的荣誉成了王嘉男的包袱。他说:“毕竟那时候年轻,对荣誉的处理不太成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它,这块奖牌把我‘压住’了。说实话,拿到那枚奖牌后,我的信心其实没有特别大的提升,心里反而有很大的压力。8米18,不高不低的成绩,到底有没有说服力?”

  外界的反应却不一样,人们对王嘉男有了更高的期待。然而,之后一整年的比赛,他发挥得都不太理想,唯一的慰藉是对自己首次征战奥运会的表现还算满意。他说:“里约奥运会跳远比赛,我在资格赛第一跳就是8米24,顺利晋级决赛,有点兴奋,我心想还没用全力呢,决赛说不定能拿一块奖牌,可决赛只跳了8米17,排名第五,与预想的结果有距离,但这个成绩追平了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最好纪录。”

  与压力相伴的,还有伤病。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绝非坦途,常年高强度的训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伤病的困扰。2016年、2017年,王嘉男的左、右膝做了膝关节手术。术后的康复期根本没法训练,他坦言那段时间很迷茫,心理上、身体上都很难过。国家队可以提供医疗保障和康复训练,心理、情绪的波动得靠他自己去修正、抚平。

25531cbb47b45bda41e631c1adcd545a.jpg
2023年10月1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田径项目男子跳远决赛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中国选手王嘉男(中)以8米22的成绩获得金牌 中新社 蒋启明 摄

  在之后的各种比赛里,王嘉男的竞技水平大体保持稳定,他跳出过8米47、追平全国纪录的成绩,也以8米24、打破亚运会纪录的成绩“摘金”。

  可比来比去,王嘉男总也“走不出亚洲”,一直与国际顶级大赛最高领奖台无缘。

失利、蛰伏,直至登顶

  时光飞快,转眼就是东京奥运会。

  作为国家田径队跳跃部唯一一名有奖牌任务的运动员,王嘉男被寄予厚望。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次奥运之旅对他来说堪称“灾难”。

  2021年初,他受伤了,伤得还不轻,直到奥运会选拔赛之前,身体的感觉仍不太对头。国家队要选拔三名运动员参赛,他在选拔赛上的成绩仅仅排在第三。虽然来到奥运会赛场,但因伤病、心理压力大、和外教配合出现问题,他在资格赛中只跳出7米81,连决赛都没进。

  王嘉男不得不吞下这枚“苦果”,特别难受。资格赛结束当晚,他在所住房间的阳台上坐了大半夜。他想,为什么会这样?自己前几年还跳出8米3、8米4的成绩,按照之前的水平,怎么着也能拿一块奖牌,甚至不需要太费力就能拿到奖牌,结果却没什么都没有。

  他心里有怨气,也想抱怨抱怨,冷静下来之后,开始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有脾气、有个性、非得争个谁对谁错。他说:“后来想想,我挺佩服我自己的,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怨这怨那。”

  走下奥运赛场,王嘉男收敛了脾气和个性,重新调整面对大赛的心态。不管是训练计划、训练方向,还是技术上的改进,他对教练言听计从,抱着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他说:“调整的过程只能自己在心里慢慢体会,很难用言语表达,可能在某个瞬间一下悟到了。”他总结了一套“比赛哲学”:无论职业生涯长短,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代价都很大,付出多少努力、伤痛,才能拿到一张宝贵的“入场券”,不是所有的运动员都有机会走上奥运会赛场的,带着“毛病”参加比赛,一旦与预定的目标失之交臂,太不值得。

  打那之后,王嘉男在外教眼里就像变了一个人。完成“心理建设”,走出东京奥运会失利的阴影,王嘉男重燃信心,继续投入训练。

  备战2022年美国尤金世锦赛时,王嘉男心里有一个方向,希望在今后的比赛中为中国男子跳远运动员“争口气”,达成一个更高的成就,尽管他不能打包票这个成就是什么。

  受困于疫情,在世锦赛之前,王嘉男几乎没参加什么比赛。动身去美国之前,他也没有冲击奖牌的任务。

  出发当天,他悄悄给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一定要拿一块奖牌回来。他没跟任何人说这件事。

  决赛扣人心弦。王嘉男第一跳7米94,第二跳犯规没有成绩,第三跳8米03,第四跳又犯规了。此时,8米03的成绩仍排在第五名。气氛虽然紧张,他的状态却越来越好,总觉得自己还能跳得更远。

  第五跳,王嘉男犯规,他回头看了一眼沙坑,估摸着跳到了8米3左右,他心里有底了,“那个感觉”来了。

  “以我当时比赛的状态,我想自己一定可以有所突破,只要把每一个技术环节做好就行。”最后一跳,王嘉男站上助跑区,起跑、加速,奋力一跃,尘埃落定。他蹲在跑道上,掩面而泣。

  王嘉男成了中国继刘翔、王浩、陈定等名将之后又一位在世锦赛上赢得金牌的运动员。

对话

  《风流一代》:世锦赛这块金牌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王嘉男:对我来说,这块金牌是对过往付出的最大的肯定,一个里程碑式的结果。对国家田径队跳远项目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此前我们从来没有在世界大赛上获得过这样的成绩。可以说,中国男子跳远运动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风流一代》:从进入国家队到夺得世锦赛金牌,你用了将近10年,走过了一段不同寻常的路程。如果要做一个总结,你会如何总结自己?

  王嘉男:简单来说,是一个比较幸运、比较成功的跳远运动员吧。说幸运,是我每次遭遇伤病后都能再次回到高水平竞技状态,在世界顶级大赛上为中国男子跳远实现了突破;说成功,这么些年,我拿到了包括全运会、亚运会、世锦赛等各种大赛的金牌,从成绩来看我算是成功的。

  《风流一代》:你觉得日复一日的训练辛苦吗?

  王嘉男:不能说辛苦,这是运动员必须经历的过程。如果连这点苦头都吃不了,还想拿好成绩,不太现实吧。

  《风流一代》: 结婚成家,又有了宝宝,你如何平衡家庭和事业?

  王嘉男:我和老婆都是练体育的,从小就认识,我们谈恋爱是“异地恋”,早就习惯了这种相处方式。东京奥运会之后,我们结婚了,婚后差不多有一年,我们是在一起生活的,顺其自然就有了宝宝。

  儿子出生后,我的肩上又多了一份当父亲的责任。但是,我经常要外出训练、比赛,跟老婆、孩子聚少离多,家里都靠老婆一个人操持,她很辛苦。训练间隙,我每天早、晚都跟老婆、孩子视频通话,跟老婆聊一聊,再逗逗儿子,这已经成了我的“必修课”。

  至于事业,一如往常,认真训练,全神贯注去比赛。

  《风流一代》:世锦赛夺金后,你于2023年10月又在杭州亚运会卫冕,在身边人的眼里或相关媒体的报道中,已经将你看成是中国男子跳远的领军人物,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评价?

  王嘉男:我觉得领军人物要看社会和主流媒体的综合评价,跳得远、能拿金牌就是领军人物?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领军人物不光要有成绩,还得有其他各方面的表现或标准,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不会在任何场合说自己是领军人物,反而更看重自己在未来比赛中的表现。

  《风流一代》:这次参加巴黎奥运会你有什么想法吗?

  王嘉男:想法很简单,把备赛的每个环节都做好,把竞技状态、比赛心态都调整好,努力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把一些细节上的瑕疵改正,然后带着愉快的心情、自信的状态踏上奥运会赛场。

往期

    “惊人一跃”定乾坤

    扫百万书,读万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