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浩月专栏
韩浩月,男,生于上世纪70年代,现居北京。评论人,为多家媒体撰写文化、娱乐评论。专栏作家,出版有多部个人作品集。

夏天爬山,整条山道上方被搭好了遮阳架,上面爬满了藤本植物,枝条与叶子密密麻麻。在高于36℃的气温下,走在这样的山道上,哪怕没有习习凉风吹着,也不至于热到哪里去,几百米的山,轻松就爬到了顶。
下山的时候,眼前的景象有点让人不敢相信。揉了揉眼,再仔细看,还是不敢相信——道路上竟然撒了许多的花瓣,而且撒得很均匀,没有一朵花瓣,是被另一朵花瓣压着的。这是盛夏,按道理早就过了落花季节,而且山里早已绿意浓浓,很少能看见花朵了,这些花瓣究竟是哪里来的?
谜底并不难揭晓,在上上下下看了几眼之后,很容易就得到了答案:天空毒辣的阳光,经过一层藤本枝叶的遮挡,从缝隙间落到山道上的阳光,就化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花瓣”,山道变成了一条长长的“银幕”,花瓣被投射到这块“银幕”上,其逼真程度,超过4K高清。
这些落在地上溅起后又平躺的阳光,实在太像花瓣了,不仅有花瓣的形状,还有花瓣的颜色。当然,这颜色并非五彩缤纷,而只有白色、粉色、黄色,这些颜色都是淡淡的,不仔细看根本分辨不出来。大自然很神奇,当我蹲下来、低下头,想仔细观察阳光花瓣的颜色来源时,那颜色便调皮地跑走了,只剩下白晃晃的花瓣在慵懒地荡漾。
对,那些阳光花瓣是会动的,这又让它们多了些生机。它们还会随着身边掠过的一阵轻风而微动,如果仔细倾听,似乎还能听到它们的欢呼。它们是打算在这山道上赛跑吗?还是调皮地只想躲开游人的脚步?我亲眼看见一朵“花瓣”站立了起来,就是那么神奇,它居然随风卷了起来,可惜的是,它没有像风滚草那样,在山道上痛快地打几个滚,而是偷偷站起来伸了一下腰,发现有人在偷看,马上又老老实实地躺下了。
小朋友们坐在道边的排椅上,边休息边玩手机,我跟他们说:“赶快看看脚下有什么?”小朋友们看看脚下,又看看我,眼神有点儿茫然,我来不及卖关子了,脱口而出:“快看花瓣,山道上满满的全是花瓣!”小朋友们的眼睛瞪大了一圈,果然发现了这个秘密,他们说:“别说,还真的有点像!”这个说法并不能让我满意,何止像,简直就是!
我用手机,给阳光花瓣拍照,拍全景,拍特写,我需要留下证据,免得有人看我这篇文章后,指出我有可能在说瞎话。这些照片拍完之后我很满意,在相册里翻看着,觉得完全可以达到自证的标准。这是一个大发现,我去网上搜索“阳光花瓣”关键词,得到的图片搜索结果,都是真实的花瓣。
同行的朋友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上山的时候,你没有看见这些阳光花瓣,却在下山的时候看见了?”这是一个好问题,问得直接利落,但却很难回答,我只好胡乱编了一句来应付他:“上山的时候只顾抬头向山顶前进,无暇顾及脚下,下山没有了太强的目的性,自然就会关注起更多的细节。”他说:“你又在乱写‘鸡汤文字’了。”我内心叹息了一声,跟缺乏哲学意识的人来谈“有还无”的观念,确实谈不到一块儿去。我只希望我看到的阳光花瓣,能被更多同行的人看到,至于会不会欢喜雀跃,那不重要。如果能在那刻心思动了一下,觉得这是份意外的礼物,就完全可以用“不虚此行”来形容这次山中行走了。
(编辑 郑儒凤 zrf911@sina.com,西米绘图)